心理分析
-
心理分析与调节的整体思路
人的心理活动简而言之由思维、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,进一步细化就是,人的本能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,形成现在的情感需求与观念,以及思维和行为习惯,在遇到事情的时候,产生相应的想法,并引发对应的情绪和态度,然后对事情做出应对,消极的思维、情绪和行为,通常会得到消极的反馈,成为生活经验,引发心理问题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成…
-
心理疾病的心理分析与调节
依赖的起源,小时候依赖父母,如果经常被否定和拒绝,内心因为有缺失所以十分渴望被爱。再或者总是很容易被满足,误以为这个世界就应该即刻而充分的满足自己。在以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对他人有过高的期待,但却总是失望。于是就怀疑是自己有问题而自卑,或者认为是他人有问题而敌对他人,产生回避、控制或对抗倾向。 控制和抗拒的循环,…
-
学生强迫症的深度心理分析
学生强迫症往往和学习与人际关系相关,就是越想专注学习,越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喜欢,就越焦虑和强迫。而且因为学生总是被关在教室或宿舍里,活动范围狭窄,思路打不开,就容易幻想和关注细节,形成对细节的控制和强迫,如阅读强迫、余光强迫、口水强迫、呼吸强迫和注意力强迫等,也是越控制越紊乱和失控的恶性循环。 比如想认真听课,然…
-
自我心理分析与调节的方法
我们首先要知道心身反应的基本过程,以过去的生活经验开始,形成了现在的情感压抑和需求不满、核心观念、思维方式、情绪感受习惯、态度和行为习惯、做事和与人交往的方式,得到事情的结果和他人的反应,成为新的生活经验,如此的循环往复。我们主要分析情感需求、核心观念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,因为这几个方面可以直接进行调节。 当事人…
-
心理分析与调节的理论方法
各类心理问题的心身反应过程:过去的生活经验,形成现在的情感压抑和需求不满,以及核心信念和思维、行为方式,在具体的情境,产生相应的自动化思维,如解释、归因、评价、推理和联想,引发相应的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,引发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做法,与自己内部或外部环境交互,如做事情、与人交往,获得自己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反馈,成为生活经…
-
强迫症的心理分析与调节
一、强迫症的存在原理 1、焦虑、恐惧、抑郁的强迫症状试图通过反复思虑、辩证、检查、控制、确认,来缓解焦虑、恐惧、抑郁的情绪感受。类似于一种上瘾症,所以会越来越严重。焦虑是指向未来的,恐惧就在当下,抑郁是指向过去的。产生焦虑、恐惧、抑郁情绪的原因可能是:自己会、正在或者已经失败、犯错、得不到、失去、生病、发疯、死亡…
-
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和打压
有一些朋友,一方面依赖性很强,遇到事情就会退缩和寻求依靠,另一方面反抗意识也很强,总是喜欢和父母、老师、领导等“强者”对着干,即便嘴上不说,心里也是反抗的。依赖与抗拒共存,是青春叛逆期的典型特征,一方面自我意识苏醒,追求独立,另一方面能力和信心不足,还需要抚养人的保护和照顾。有一些朋友已经成年,却仍然处于这种心理…
-
害怕鬼的心理分析与调节
“鬼”是我们自己的想象,但有时会感觉非常真实,有一些怕鬼的朋友甚至能“看见鬼”,“鬼”一般长相凶恶,似乎会对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,但实际上除了吓唬自己,让自己感到害怕、恐惧,也没有做过其他伤害自己的事情。当事人一般看见“鬼”就逃避和抗拒,很少会尝试去面对和了解这个“鬼”,也就不知道他/她为什么出现和想要干什么。 我…
-
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案例分析
有一位朋友,经常感到焦虑和恐惧,担心自己会犯错、失败与落后,担心别人会挑剔、指责或抛弃自己。学习、工作都难以集中注意力,在生活、娱乐中也不容易感到轻松和快乐。他总是在习惯性的比较、评价和对立,生怕自己会落后,总是感觉周围危机四伏,他人对自己有威胁和敌意,内心很没有安全感。这是他的反应模式出了问题。 人生下来就是一…
-
由表及里的心理分析方法
心身症状的背后是负面情绪,负面情绪的背后是对立和抗拒,抗拒的背后是不满和怨恨,不满的背后是情感需求。 首先,症状的背后是负面情绪。比如由担心引发的焦虑或疑病症,由难过引发的抑郁症,由害怕引发的恐惧症,以及焦虑、疑病和恐惧症的升级版强迫症。也包括人际和亲密关系、学习或工作、环境适应等一般的心理问题。 其次,负面情绪…
-
强迫症的心理分析与调节
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反复出现且不受控制的观念或行为。 思维强迫:强迫怀疑,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怀疑与核实;强迫性穷思竭虑,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事情;强迫联想,脑海中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一句话,而想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或灾难;强迫对立观念,看到一句话或脑海中出现一个念头的时候,联想到相反的词句或观念;强迫回忆,脑海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