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分析
-
心理疾病是陷入了恶性循环
心理障碍和疾病是陷入了回避风险和痛苦的恶性循环,因为曾经的创伤体验或心理阴影,以及居安思危、忆苦思甜和未雨绸缪的优良品质,对未来充满灾难化设想,总是在避免各种危险和痛苦的发生,越是逃避越感觉那些危险十分可怕,自己无法面对和承受。这种恐惧的感觉还会泛化,联系到类似或相关的其他方面,造成症状泛化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刚…
-
心理疾病是生物本能的错乱
动物遭受过重大伤害会留下心理阴影,即便动物没有思维,不会像人一样回忆过去和设想未来,但恐惧的感觉会留在身体里,当然人也不例外。只有当曾经的危险情境再次发生,却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,或者发现自己有能力抵御侵害,才能够重建自信和勇气。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主要是,人会凭空设想未来的灾难,并为此感到恐惧和逃避。 动物在遭受伤…
-
心理问题如何才能有效解决
心理问题想要解决,需要对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原理,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,只有归因正确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,如果归因不够到位甚至是错误的,对应的解决方法就会低效甚至无效。很多心理障碍患者还停留在症状层面,认为是自己得了病,需要某种方法和药物消除症状,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陷入恶性循环而越来越严重和顽固。 还有一些朋友已…
-
心理分析与调节的整体思路
人的心理活动简而言之由思维、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,进一步细化就是,人的本能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,形成现在的情感需求与观念,以及思维和行为习惯,在遇到事情的时候,产生相应的想法,并引发对应的情绪和态度,然后对事情做出应对,消极的思维、情绪和行为,通常会得到消极的反馈,成为生活经验,引发心理问题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成…
-
心理疾病背后的性格基础
心理疾病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性格基础,就是急于求成或者叫急功近利。首先自我期望高,或对他人或事情的期待大,这本来也没什么,通过足够的时间和过程都有可能实现,问题就出在总想一步登天,才会感到压力山大和没信心,进而产生自卑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,进而出现躯体症状,然后对于负面情绪和症状又要急于消除。 急于达成目标或急于…
-
心理疾病背后的焦虑和恐惧
人的根本命题是生存和发展,就是保障自己的生存安全和未来发展,人类个体是脆弱的,需要获得群体他人的理解、接纳和支持,甚至是崇拜与服从。焦虑是担心需求得到不满足,恐惧是正在受到威胁,抑郁是对被满足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感。比起思维,情绪更像是行为的指挥官。以上情绪会引发个体的战斗逃跑反应,以应对危险发生。 战斗和逃跑反应,…
-
人际关系问题是误解和对抗
误解别人会产生人际关系问题,误解自己则会产生心理问题,其实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源头。那么误解是怎么产生的呢?有句话叫忠言逆耳,特别是对方说话态度不好的时候,我们就会感到被否定和攻击,别人同样也是如此。就变成了争对错和输赢,反正不是别人错了就是自己错了,又感觉自己才是受害者,陷入恶性循环。 这种感觉被否定和攻…
-
心理问题背后的情绪和需求
症状来自于负面情绪,而负面情绪来自于担心或感觉需求得不到满足,比如作为人这种群居动物的,被需要、理解、接纳和支持的需求,这是人得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。想让自己没有失败、差劲、生病和不完美,变得更成功、优秀、健康和完美,是为了满足其中被需要的需求,只是很多人在做无效努力而没有抓住本质。 心理障碍患者通常想…
-
学生强迫症的深度心理分析
学生强迫症往往和学习与人际关系相关,就是越想专注学习,越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喜欢,就越焦虑和强迫。而且因为学生总是被关在教室或宿舍里,活动范围狭窄,思路打不开,就容易幻想和关注细节,形成对细节的控制和强迫,如阅读强迫、余光强迫、口水强迫、呼吸强迫和注意力强迫等,也是越控制越紊乱和失控的恶性循环。 比如想认真听课,然…
-
极端想法和行为是在找刺激
有心理障碍的朋友普遍想法比较极端,比如一定和必须要怎么样,不怎么样就肯定会怎么样,也就是灾难化思维,想问题非黑即白,不是最好就是最坏,就没有平常的中间地带。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种极端的起因是什么,以前的归因类似于追求完美和任性,不能接受和不允许模棱两可与不确定。最近在治疗双相患者的过程中有了新发现,当事人有严重的…
-
怎样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命运
有一只猫,在原来的家庭受到过很多次虐待,为了自保学会了逃跑和咬人,被卖了之后到了新家,又咬了新主人,又被卖了,如此往复循环,直到被抛弃成为流浪猫,某一年冬天很不幸的冻死在野外。改变这种命运的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遇到一个很好的主人,即便是被咬了很多次也依然喜欢它,使它逐渐变得有安全感和信任;再一种是它终于觉悟了,不咬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