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分析
-
心理疾病为什么久治不愈?
心理障碍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:对问题的认知有误,产生了错误的归因。人的认知和经验是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产生的,且很难发生改变,除非生活发生了重大事件,或者经历了长期的痛苦,才有可能刷新某一点认知。即便是固有认知经常让自己失败和痛苦,当事人也不会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,会进行一些错误的归因,并做无效的改变。即便是形成心理…
-
症状与认知和情绪的关系
人的心理无非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,环境和刺激不一定能改变,但反应过程是可以被改变的。而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改变心身反应的过程。人的心身反应按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依次是:想法、情绪和身体反应、态度和行为做法。其中对环境刺激的想法决定了后续的心身反应,也就是说改变了想法就能改善情绪和症状。 比如小明走在路上,旁边有人吐…
-
自我心理分析与调节的方法
我们首先要知道心身反应的基本过程,以过去的生活经验开始,形成了现在的情感压抑和需求不满、核心观念、思维方式、情绪感受习惯、态度和行为习惯、做事和与人交往的方式,得到事情的结果和他人的反应,成为新的生活经验,如此的循环往复。我们主要分析情感需求、核心观念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,因为这几个方面可以直接进行调节。 当事人…
-
越控制就越失控的恶性循环
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系列文章之越控制越失控的恶性循环,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,文章不包含任何个人信息。 当事人遇到自己在意的人和事就会特别紧张,比如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,就会紧张的说不出话来。这其中的原理是:当期待产生,就是当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或者想要永远拥有什么的时候,就会同时产生担忧,就是担心得不到或者失去。当事人的…
-
在人际关系中的选择和承诺
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人,做选择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,因为他/她无法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。即便是做出了选择,也往往不能在现实中兑现自己的承诺,就等同于儿戏。当我们面临两个选择的时候,往往选了一个就要去实现它,并且要承担放弃另一个的后果,因为很多选择是难以两全其美的。 以绝大部分未成年人来说,在和父母的关系里通常是被动…
-
心理分析与调节的理论方法
各类心理问题的心身反应过程:过去的生活经验,形成现在的情感压抑和需求不满,以及核心信念和思维、行为方式,在具体的情境,产生相应的自动化思维,如解释、归因、评价、推理和联想,引发相应的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,引发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做法,与自己内部或外部环境交互,如做事情、与人交往,获得自己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反馈,成为生活经…
-
每个人都需要存在感和价值
每个人都需要存在感,人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,也就是为了被自己在意的人看重和欣赏。缺乏存在感的人会空虚、寂寞、孤独、焦虑、恐惧和感觉没有意义。那存在感要怎么获得呢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获取方式,有的人在追求名誉,有的人在追求财富,有的人在追求地位,有的人在追求情感,也有的人在追求自由。 那么拥有了这些…
-
越回避越焦虑的恶性循环
首先是整体的大循环,因为回避生活中的失败和痛苦,而脱离现实,活在过去和未来,为过去自卑,为未来焦虑,陷入回避的恶性循环,越回避越自卑,越自卑越焦虑,越焦虑越回避,越回避越失败,问题持续的泛化,负面情绪和症状越来越严重。其次是回避的小循环,主要包括两种:在生活中,对他人和社交场合的回避和控制会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差,在…
-
个人主观经验建构的真实
有一位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和困扰:我出生在一个穷山沟里,各方面都很落后,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,家里为了给我凑学费欠了很多债,我好不容易考上博士却又不是自己理想的,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,可在这座城市里房子几百万元一套,我根本就买不起,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,我为此感到焦虑、抑郁和恐惧,晚上也睡不好觉。…
-
如何提升自信心和安全感
一般焦虑、恐惧、失眠、疑病、强迫、抑郁的朋友,自信心和安全感都比较低,就是比较自卑,这一类朋友在进入亲密关系(爱情、友情、亲情)后,通常都会变的患得患失、疑神疑鬼,为了自我保护通常都会拒绝与人建立亲密关系,即使建立了也无法维持下去。这是受到了过去成长经历的影响,具体形成原因就不在这里赘述了,今天重点讨论如何提升自…
-
逃避是在维持和加重焦虑
焦虑是担心不好的可能性会发生,从而竭尽所能的避免其发生,直到筋疲力尽,或者被其他更为紧急、重要的事情转移注意。比如担心会犯错、失败、生病、发疯、死亡,再比如担心会被他人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质疑、贬低、嘲笑、指责、疏远、排斥、众叛亲离、孤苦无依。还有一种焦虑,是担心自己会焦虑。 就好比正在被一只动物追赶,还没来得及看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