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专题 各类心理和情感问题的分析与调节 更多心理学专题 >
-
心理疾病背后的防御机制
人的一切想法、情绪、态度和行为,都是在趋利避害,也就是追求自己想要的,回避让自己感到危险和痛苦的。只是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,语言还具有欺骗性,所以才变得无比抽象和复杂。心理疾病的产生,就是源自没有信心和勇气追求自己想要的,只想消除自己不想要的,就无意识的采用了回避、否认、控制和敌对等心理防御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渴…
-
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
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,人或多或少都有,这原本是正常的,只是如果严重到影响了心理健康,就需要分析和调节。这其实源自竞争关系,人和人之间哪怕是兄弟姐妹,都存在着资源的竞争,比如在一个家里哪个孩子更被钟爱,再比如在学校里,优秀的孩子能获得老师的关注和照顾,在大学里还能获得奖学金,不如别人则会得不到这些。 这也被称作…
-
高敏感和易激惹的心理调节
心理障碍者往往内心高度敏感,容易被某些人和事激惹,而产生负面情绪和症状。但其实敏感也是身心紧张的症状,就是在感觉有危险的时候,要耳听八方和眼观六路,对一切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因素保持警觉,比如别人的评价和态度,再比如犯错、失败、生病和痛苦的可能。也就是说处于应敌或临战状态,以便及时做出战斗或逃跑反应。 高敏感主要…
-
心理疾病是因解决而存在的
如果只想着消除症状,心理疾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和顽固,因为症状背后是情绪,情绪背后是观念,忽视自己的情绪,坚持自己的观念,却只想消除症状,这不仅做不到还会适得其反。比如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有威胁,又没信心和能力打败和控制别人,而内心不安身体紧张,出现高度敏感的相关症状,想直接消除症状除非把自己彻底改造成机器。 其实很多…
-
强迫症状为何越控制越失控
有很多强迫症状是越控制越失控的,比如余光和皱眉,比如吞咽和呼吸,再比如对声音敏感和注意力涣散,不仅控制不了,还越控制越紊乱。其实一般人在情绪紧张的时候也会有这些症状,他们会意识到这是情绪问题并放松心情,而强迫症患者只想直接控制这些反应,而不允许和否认自己的情绪,越忽视和压抑情绪,情绪和症状就越严重。 有些强迫症患…
-
不安全感和不自信的调节
不安全感和不自信的归因有很多种,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治疗师都有不同,只是有的归因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,还会让问题变得更难解决,比如归因为原生家庭和创伤,不仅无法改变抚养人和过去,还会让当事人丧失改变的意愿和信心,可以说自卑和胆怯的人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好和有创伤,但原生家庭不好和有创伤的人也有很勇敢和很自信的。 作为实战…
-
强迫症状为何无法直接消除
首先我们要知道强迫症状无法被直接消除,想要快速和彻底的消除强迫症状,只会陷入越对抗越严重的恶性循环,这也是强迫症被称为精神癌症的原因,患者的体验是越治疗越严重,还不如放弃治疗躺平好一些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强迫症就不能被解决,我们需要看到强迫症背后的原因,也就是性格缺陷和不良心态,所导致的思维、情绪和行为问题。 强迫症…
-
紧张敌对和控制的强迫状态
强迫症发作的时候是一种紧张、敌对和控制的状态,首先会因为情绪紧张出现了一些症状,然后对于症状的出现如临大敌,欲除之而后快,因为感觉是症状导致自己失败和痛苦,干掉症状就能获得成功与快乐,走上人生巅峰。但又干不掉它,反而被症状干了个半死,因此症状一出现就会拉响警报,迅速陷入焦虑、恐惧和抑郁的痛苦状态。 比如有一位女学…
-
情绪躯体化症状的心理调节
常见的情绪躯体化症状,有头紧头重、呼吸困难、表情和眼神不自然,还有肩颈僵硬、肠胃不适、容易疲惫,还有失眠多梦、注意力涣散等。躯体化症状无法被直接消除,需要改善背后的情绪才能减退,而且情绪和身体反应也是一种习惯,无法短时间内完成改变,需要较长时间的心态调整,和放松、愉悦身心,才能改变情绪和身体的反应习惯。 其实普通…
-
强迫症的恶性循环与蜕变
强迫症是陷入了逃避的恶性循环,预感到一个危险,想尽办法避免这个危险的发生,排除一切不可控因素。这样就会产生两个后果,一个是越逃避越感到脆弱和无能,无力应对危险的发生,且承受不了任何伤害。再一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失控感,又放大了内心的焦虑,导致症状转移或泛化,这是继发的焦虑,也是强迫症患者的主要焦虑来源。 比如有一位…
-
特定对象恐惧症的心理调节
恐惧症包括场所恐惧症、社交恐惧症,以及特定对象的恐惧症,比如害怕高处、黑暗、飞行、封闭空间,再比如害怕进食、上厕所、传染病,通常起因于某些创伤体验,或者其他恐惧情绪的转移或泛化。比如在某些情境里遭受过某些特定对象的伤害,再比如恐惧情绪与某些情境或对象建立了联系,又因为逃避恐惧情境或对象加深了恐惧。 有一些情境或对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