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拒
-
既然要改变,又为何要接纳
我们经常在说接纳,也经常在说改变。那么,既然要接纳,又为何要改变?既然要改变,又为何要接纳呢?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饿了就吃。在这里接纳的是“饿”的感觉,改变是“吃”这个行为做法。倘若不接纳“饿”这个感觉,并且不做出“吃”这个改变,会怎么样?最坏的可能性是饿死,人的本能不会允许自己饿死的,所以…
-
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和打压
有一些朋友,一方面依赖性很强,遇到事情就会退缩和寻求依靠,另一方面反抗意识也很强,总是喜欢和父母、老师、领导等“强者”对着干,即便嘴上不说,心里也是反抗的。依赖与抗拒共存,是青春叛逆期的典型特征,一方面自我意识苏醒,追求独立,另一方面能力和信心不足,还需要抚养人的保护和照顾。有一些朋友已经成年,却仍然处于这种心理…
-
过度自我保护与习惯性抗拒
如果一个人从小被他人否定和控制,就会很想表达和主张自己,这种需求会在青春期强烈爆发,短则几年,长则数十年。会抗拒到什么程度呢?甚至都不想听别人说话,因为自己听进去对方的话,接受了对方的思想,就意味着被对方控制了。并且别人对自己的任何期待和要求,甚至轻微的质疑、否定和指责,都会引发自己的激烈反抗,要么攻击他人,要么…
-
越是抗拒的,越会持续存在
心理层面有一个定律:越是抗拒的,越会持续存在。 我们来做个实验:现在请你不要想到苹果,一定、千万不要想到苹果。结果怎么样?越是不想想起,就越会想起。就好比一些失恋的人,拼命的想忘记对方,却记得越来越牢固;越是怨恨对方,却总是能想起对方的好。 对于我们的负面情绪也是如此。在感到紧张的时候,如果不允许自己紧张,排斥、…
-
依赖和抗拒的人际交往模式
她不敢接触不熟悉的人,特别是看起来比较严肃和脾气不好的人。她说自己缺乏自信和勇气,容易讨好别人,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,怕说错话,担心引起矛盾和别人的敌意,担心别人看出来自己和他们不一样。自己会觉得别人矫情、世故。曾经有一个朋友,自己感觉她比较圆滑,自己有时候又离不开她,她给了自己很多帮助,但自己并不信任她,因为她除…
-
从讨好到抗拒,再到恐惧症
有社交恐惧症的朋友,会从内心里感觉自己是一个弱者(小孩),需要他人(特别是强者)的关注和照顾,进而去迎合与讨好他人,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照顾,并且不敢拒绝他人的要求与表达不满,自己默默的承受,久而久之就会感觉人际关系很累,开始回避他人与社交,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与他人交往,内心感到痛苦却又无力摆脱…
-
既依赖又抗拒的亲密关系
如果一个人从小被父母过于密切或严厉的管教,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会比较差,依赖性会比较强,会比较听话和顺从。但尽管表面上温良恭俭,内心里的反抗意识却非常强烈,这就导致当事人在亲密关系中既依赖又抗拒。 当事人在进入亲密关系后,会无意识的迎合与讨好对方,自己单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、精力、金钱和情感,导致对方无以为报。如果…
-
迎合讨好与回避抗拒他人
我们过去的家庭亲密关系经验,会影响我们现在的人际交往,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:迎合、讨好他人,或回避、抗拒他人。这两种关系模式都会导致“悲剧”的再次上演,重复体验不良关系带来的痛苦,加重心理创伤和阴影。 有一位朋友,她就总是感觉别人会看不起自己,与人交往时感到焦虑不安,当别人对自己不够关注、在意、认可和喜爱的时候,就…
-
既依赖又抗拒的关系模式
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系列文章之依赖与抗拒的关系模式,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,文章不包含任何个人信息。 有一对母女,母亲总是喜欢控制女儿,希望女儿完全服从于自己,这种控制的背后也是依赖,是母亲不能失去女儿的依赖。而女儿非常抗拒母亲的控制,而又特别在意母亲的感受,就好像没了自己母亲就会活不下去。女儿就总是在坚持自己和服从母…
-
依赖与抗拒的心理现象研究
有心理障碍的朋友一般具有很强的依赖性,只不过有的朋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或者极力在压抑自己的依赖倾向,独自默默的承受着一切压力和痛苦,但有时还是会忍不住想要找到一个可以依靠或者能够拯救自己的人。这就给了某些心灵导师机会,他们只要把自己伪装的很强大,说自己具有快速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,就能够让这些无助的朋友趋之若鹜,上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