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自信和超越内心的恐惧

当我们的表现感觉是被他人喜欢的时候,我们就会更乐于表现,而当我们的表现感觉是被他人嫌弃的时候,我们则会更难于表现。这种感觉是过去的经验,也会以画面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,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反应。

比如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,在与人交往的时候,会经验性的感觉他人忽视、厌恶自己,从而回避、厌恶和抗拒他人,而当他人感觉到自己被他回避、厌恶、抗拒之后,也会厌恶和抗拒他,就使他更加的感觉到自己是被他人忽视、厌恶的,也就更加的回避、厌恶和抗拒他人。就会表现的自卑、胆怯、紧张和不自然,又会为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和内疚,并且更加确信自己是一个不好、有着某种缺陷的人。

自卑和恐惧,是后天形成的,是受到家庭教育和生活经验的影响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,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、乐观和勇气。而当他自己的想法、感受和需求,一次次的被大人们忽视、拒绝和否定之后,他便开始“认识”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不好的,自己的表现也是被他人厌恶的,他就会变的内向,不愿意也不敢展示自己。如果一个小孩性格内向,见了长辈不打招呼,并且还会回避、抗拒,这并不是这个小孩的原因,而是大人的原因,在这个小孩的感觉里,他是不被大人认可和喜欢的,甚至自己还是被讨厌和嫌弃的,因此对大人产生回避和抗拒也就是正常的。

建立自信和超越内心的恐惧

特别是一些女孩,受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,一出生就会让自己的长辈们失望,女孩的母亲也会受到连累,随后总是会感受到长辈们有意无意的嫌恶,自卑的种子就此埋下。这样的家庭一般还会想要再生一个男孩,并且会把更多的爱和期望放在男孩身上。这些女孩子在以后,要么竭尽所能的讨取大人们的欢心以求被爱,要么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感到失望。所以很多女孩子更容易感到自卑和缺乏安全感,更渴望依恋和控制关系。也有的女孩子反向形成为特别独立、坚强的个性,拒绝亲密接触。

而男孩子因为从小被周围的人赋予了太多的关心和期望,又因为社会对男性的种种期许和要求,不允许自己有软弱的一面,如果自己表现出无能、胆怯和退缩,也会更加自卑和恐惧。

小的时候,我们要靠长辈们的给养才能活下去,所以长辈们对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就特别重要,这也会导致我们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,生怕自己说错话、做错事会让他人不高兴,因为他人的看法曾经事关我们的生死,如果他人不高兴我们就会非常恐惧,这种感觉就还比一个小孩因为犯了错误要被父母丢弃一样。

这种内心的自卑和恐惧,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泛化,还有可能衍生出被关注、监视、评价和伤害的焦虑与恐惧。并且也会发展出对他人的怀疑、回避、厌恶、抗拒和失望,自己的不满、委屈、怨恨和愤怒演变为对他人的敌意。又因为个人的道德感过强和对被他人惩罚或报复的恐惧,再加上对自己和他人、对控制环境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失去希望感,产生对相关人事物的焦虑、恐惧、回避、退缩、不满、委屈、抗拒、怨恨、愤怒、失望和敌意,引发社交回避或恐惧、广泛性或急性焦虑、思维或行为强迫、疑病、悲观抑郁等身心症状。比如一个人见到对自己重要的人就会紧张、不自然,出现社交回避和恐惧的症状。再比如一个人总是担心自己会犯错、失败、中毒、感染、生病、发疯、失控或死亡,出现焦虑、恐惧或疑病的症状。再比如一个人突然感觉自己被遗弃、面临死亡、失去控制能力和希望感,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。再比如一个人为了回避自己内心里的焦虑和恐惧、恢复控制感,而反复求证、确认、询问、思虑或检查,产生相应的强迫症状。再比如一个人为了表达自己内心里的渴望、怨恨、愤怒和抗拒(这些都是不被理解和接纳的)而反复洗涤,试图以清洗的方式摆脱冲突,演变为怕脏的强迫症状。再比如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、对控制环境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失去希望感,出现抑郁的症状。更严重的还会产生幻听、幻视、关系和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状。

有这些心理问题的人,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、恋爱和婚姻中,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。环境适应不良,学习困难或有障碍,难以胜任工作,宅,无法和异性建立和维持关系,性生活冷淡,自慰成瘾,各种看不惯,怀疑、批判、嫉妒和恶意揣度他人……也会不同程度的导致人品问题,如欺诈和恶意攻击。严重的,还会经常处在一个敏感、易激惹的状态里,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就可能导致自己情绪失控,进而自我压抑或攻击他人。日本有100多万人(约占总人口的1%)脱离社会活动独自隐居,不参与社交和劳动,沉迷于网络,靠家里面的供给和积蓄活着。

要改变现状,我们首要先允许症状的存在,与症状的斗争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,只会让我们距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遥远,在问题里越陷越深。很多朋友旷日持久的沉迷于寻找方法消除症状,以为只要消除了症状,一切都会好起来,对内心里真正的问题不闻不问。我们要从内心里明白过来,我们本来(与生俱来)就很好。过去很好,现在很好,未来会更好。我们的自卑是他人施加给我们的,是他人长期的忽视、否定、拒绝、嫌恶、打骂把我们催眠成这个样子的。是受到他人的影响,我们开始“相信”我们是不好的、是不配被喜欢的。过去我们年纪小、生存能力不足,需要仰赖他人的供给,所以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才会那么重要,我们才会相信他人对我们的暗示,并且会去讨好他人以求施舍。现在我们长大了,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能力,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被伤害,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。从现在开始,相信自己,告诉自己:我过去、现在都很好,我未来会更好;我已经长大了,我具备了足够的生存能力,我可以很好的保护我自己,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,我能够被尊重。

在面对那些会让我们感到紧张、害怕的人的时候,告诉自己:放松,平静,我本来就是很好的,我不需要再证明什么,也不需要再掩饰真实的自己,不需要再伪装成别人喜欢的模样,我完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,我真实的自己值得被他人看到和喜欢的;慢慢来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;他人现在之所以在关注我,很大的可能是,他是带着善意的,他希望理解和接纳真实的我,也希望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;如果他是带着恶意来看我出丑的,那我更要放松我自己,我是放松的、愉快的,就是对他最好的还击。

对于具体的问题,我们可以运用想象预演的方法,想象出具体的情境,先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、感受、态度和自己的做法,充分认识自己问题的存在原理和形成原因,然后调整自己的想法、态度和做法,放松身心,适应情境,能够起到接近于实践的效果。比如:闭上眼睛,做几个深呼吸,放慢自己,放松自己的身心,想象自己的老师或者领导站在自己身后,看着自己学习或者工作,感觉他比较陌生,并且也比较严苛,自己感到紧张、不自然,感觉他在监视自己,他在等着挑自己的毛病,他随时准备的指责和羞辱自己,自己生怕会出错,或者表现的过于紧张,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,并且还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切身利益。然后调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:他希望并且愿意看到和接纳我真实的自己,他希望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;我和他是利益共同体,我是他的学生或者下属,我们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;做几个深呼吸,放慢、放松我自己,慢慢的、平静的、自然而然的,平时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;即使我有一些紧张和不自然也没有关系,被自己的老师或者领导看着学习或工作,不管是谁都会有一些紧张的,这很正常;我愿意假设我的老师或者领导是带着善意来看我的,我感觉被他关注很舒服,并且放松而安心,我愿意向他展示我真实的自己;如果他的确对我有所不满,想要来挑剔我,我就要反省一下我自己,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,或者他就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,再或者我和他有矛盾,需要考虑怎么缓和,或者直接换一个上级;我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正常的,也是为了自己以后更好的发展,不过这种事情也不能操之过急,要慢慢的改善与他的关系。在一开始做想象预演的时候,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,最好细化到每一个想法和做法,等养成了新的习惯之后,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。这个也叫做反应模式,过去形成的有问题思维和行为习惯,可以通过学习、练习养成新的习惯(反应模式)而改变。

通过自我认识、认知调整、想象预演和生活实践逐步累积成功的经验,提升能力感、控制感、自信心和勇气,相信自己和他人。不再害怕犯错、失败和丢脸,经历的挫败越多离成功就越近,人不是生下来或者现在、立刻、马上就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的,要给自己成长的机会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,失败了八千多次,才最终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,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人。在此祝愿,所有有着心理困扰的人都能够摆脱心灵的枷锁,重获新生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
(38)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4-01-29 08:10:59
下一篇 2024-02-02 08:00:08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