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问题
-
受害者思维是心理疾病根源
觉得自己是受害者,或者预感自己即将被伤害,就会产生抑郁、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,引发心身症状,产生所谓的心理疾病。但其实所谓的被伤害,是人们每天都在面对和承受的,只不过当事人更为抗拒和敏感。比如被忽视,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忽视,只不过有的人对于被忽视非常的抗拒和恐惧,每天都要靠幻想自己如何重要度日。 比被忽视更严…
-
破防(防御机制)不破不立
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采用一些防御机制,以消除内心的不适感和痛苦。比如回避让自己感到危险或不适的人事物,否认已经发生或真实存在的自己不想接受的,试图控制自己、他人和事情,敌对和攻击自己或他人,还有就是通过幻想让自己获得内心的满足和逃避痛苦。但如果这些防御机制过度运用就会产生心理障碍,反而更难适应生活环境。 总是回避和…
-
心理治疗中条件反射的改变
心理问题往往会与环境形成条件反射,比如见了某类人就紧张,一看书就难受,躺在床上就精神。条件反射原本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来的能力,为的是快速做出反应以逃跑或战斗,之所以会成为心理问题,是因为客观上不应该或者没必要应激,总是反应过度反而影响了对环境的适应,所以就需要改善或者重建相关的条件反射。 我们先以进入卧室躺…
-
愧疚感或羞耻感的心理调节
愧疚感和羞耻感是一种被否定和嘲笑的感觉,并且会认为是自己错了和丢脸了,这也是曾经被训练出来的,就是在有了某种诉求或做了某件事情之后,被重要的人否定或指责了,只是指责的方式并非简单的攻击和打压,而是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做,这样做很丢脸,只有不这样做才能被喜欢和尊重,也类似于要管好自己不要让别人操心。 所以在出现…
-
心理疾病背后的防御机制
人的一切想法、情绪、态度和行为,都是在趋利避害,也就是追求自己想要的,回避让自己感到危险和痛苦的。只是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,语言还具有欺骗性,所以才变得无比抽象和复杂。心理疾病的产生,就是源自没有信心和勇气追求自己想要的,只想消除自己不想要的,就无意识的采用了回避、否认、控制和敌对等心理防御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渴…
-
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
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,人或多或少都有,这原本是正常的,只是如果严重到影响了心理健康,就需要分析和调节。这其实源自竞争关系,人和人之间哪怕是兄弟姐妹,都存在着资源的竞争,比如在一个家里哪个孩子更被钟爱,再比如在学校里,优秀的孩子能获得老师的关注和照顾,在大学里还能获得奖学金,不如别人则会得不到这些。 这也被称作…
-
高敏感和易激惹的心理调节
心理障碍者往往内心高度敏感,容易被某些人和事激惹,而产生负面情绪和症状。但其实敏感也是身心紧张的症状,就是在感觉有危险的时候,要耳听八方和眼观六路,对一切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因素保持警觉,比如别人的评价和态度,再比如犯错、失败、生病和痛苦的可能。也就是说处于应敌或临战状态,以便及时做出战斗或逃跑反应。 高敏感主要…
-
心理疾病是因解决而存在的
如果只想着消除症状,心理疾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和顽固,因为症状背后是情绪,情绪背后是观念,忽视自己的情绪,坚持自己的观念,却只想消除症状,这不仅做不到还会适得其反。比如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有威胁,又没信心和能力打败和控制别人,而内心不安身体紧张,出现高度敏感的相关症状,想直接消除症状除非把自己彻底改造成机器。 其实很多…
-
不安全感和不自信的调节
不安全感和不自信的归因有很多种,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治疗师都有不同,只是有的归因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,还会让问题变得更难解决,比如归因为原生家庭和创伤,不仅无法改变抚养人和过去,还会让当事人丧失改变的意愿和信心,可以说自卑和胆怯的人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好和有创伤,但原生家庭不好和有创伤的人也有很勇敢和很自信的。 作为实战…
-
强迫症状为何无法直接消除
首先我们要知道强迫症状无法被直接消除,想要快速和彻底的消除强迫症状,只会陷入越对抗越严重的恶性循环,这也是强迫症被称为精神癌症的原因,患者的体验是越治疗越严重,还不如放弃治疗躺平好一些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强迫症就不能被解决,我们需要看到强迫症背后的原因,也就是性格缺陷和不良心态,所导致的思维、情绪和行为问题。 强迫症…
-
紧张敌对和控制的强迫状态
强迫症发作的时候是一种紧张、敌对和控制的状态,首先会因为情绪紧张出现了一些症状,然后对于症状的出现如临大敌,欲除之而后快,因为感觉是症状导致自己失败和痛苦,干掉症状就能获得成功与快乐,走上人生巅峰。但又干不掉它,反而被症状干了个半死,因此症状一出现就会拉响警报,迅速陷入焦虑、恐惧和抑郁的痛苦状态。 比如有一位女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