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分析与心理调节
-
追求自己想要的并承担风险
追求自己想要的,并承担风险和痛苦。比如担心别人会怀疑自己,从而回避他人,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伪装和掩饰自己,反而会让别人误会自己图谋不轨或居心不良。不如坦诚的面对别人,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己。 再比如,不了解我的人会对我有所怀疑和戒备,这很正常,我不需要否认、控制或改变别人的想法,我只需要持续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…
-
心理健康问题公益互动讲座
每周六晚上八点开始,以互动答疑为主,兼顾心理学健康知识科普。适用范围:人际交往与亲密关系问题,社交恐惧症、焦虑症、疑病症、强迫症、失眠和抑郁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,自卑、回避、依赖、偏执和敌对等性格缺陷。 互动讲座地址:QQ群 777627780
-
趋避避害与即刻满足的本能
趋利避害和即刻满足是人类的本能,人会本能的追求获得和快乐、逃避危险与痛苦,并在需要什么的时候希望马上得到,在排斥什么的时候想要立刻摆脱。这两种本能在保护人免受伤害和获得满足的同时,也制造出许多麻烦,担心、害怕、难过和生气等负面情绪,焦虑、恐惧、疑病、抑郁和强迫等心理问题就是基于这两种本能产生的。 如有社交恐惧症的…
-
考试焦虑症的自我心理调节
考试焦虑会让人坐立不安、胡思乱想,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,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,甚至还会造成失眠,严重的还会得上焦虑症或强迫症。具有考试焦虑的人群,一类是在校生,担心自己考不好,或者考不上高中、大学或研究生等,再一类就是社会中的考证人群,担心自己考不过。在焦虑的背后,就是对考好或考过的期望。 考试焦虑症的心理调节,…
-
自我心理分析与调节记录表
心理分析的过程:首先是要看到自己的症状表现,然后看到诱发因素,再看到症状背后的情绪感受,再看到情绪感受背后的思想观念,再看到思想观念背后的生活经验,再看到自己的情感需求。重点是觉察自己的思想观念。 心理调节的过程:根据客观事实改变自己的想法,随着想法的改变情绪和症状就会减轻,并且获得新的体验。可以把新的想法和行为…
-
心理问题背后的不安全感
在各类心理问题的背后主要是不安全感,类似于担心自己犯错、失败和不够健康,因为这样会被他人讨厌,严重的甚至还会被重要他人抛弃。就像小的时候做错了事情,父母就会不高兴,就会不喜欢自己,甚至还会威胁要打死或丢弃自己。在长大之后,如果领导或长官不喜欢自己,那自己就得不到足够的生存资源,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。正是因为这事…
-
自我心理调节的三个步骤
当出现负面情绪和心身症状的时候,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自我心理调节:看见、允许和追求想要的。 一、看见。看见自己的心身症状;再看到症状背后的负面情绪,如担心、害怕、难过或生气;再看到情绪背后的想法和需求,如担心失败就是想要成功、担心生病就是想要健康、担心被人看不起和讨厌就是想要被人认可与喜欢。 二、允许。允许就…
-
风险评估过高后的过当防卫
因为从小到大总是在被比较和排名,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经验性与习惯性的和他人比较与对立。有一些朋友很担心自己不如别人和被别人看不起、讨厌,似乎这样就会有严重的后果,甚至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,而感到焦虑和恐惧,进而出现紧张的心身反应,比如表情不自然、眼神躲闪、肩颈僵硬和肠胃不适等。 也有一些朋友总是感觉周围的环…
-
羞耻心过强导致的心理问题
羞耻心是怎么来的,又是什么感觉呢?动物是没有羞耻感的,它们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排便和交配,某些动物(比如猫咪)会躲起来也是为了安全,羞耻心是人类所特有的,是社会文明的产物。羞耻的感觉无法客观描述,只能加以形容,比如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,再比如没脸见人了,羞耻的躯体反应主要有紧张、发热和脸红。 某些心理问题是由羞耻心…
-
心理调节之认知融合与解离
我们的头脑一直都在自动化运转,在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并进行归因和做出评价,也在推理和设想未来,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,随着我们的自动化思维,我们的情绪、身体和行为反应也在跟着变化,而且自动化思维是以比较稳定的观念(也叫信念,来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内心的情感需求)为基础,表现为持续的态度和反应模式。这就是认知融合,认知…
-
心理问题为何不能很快解决
心理问题为何不能很快的解决,心理咨询为何不能很快的产生效果,非得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?这和当事人的防御机制有关,当事人在心理问题维持和加重的过程中,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防御策略,一旦快速、粗暴的破除全部的防御机制,当事人就会很快的陷入混乱,产生更大的焦虑、恐惧和抑郁感,从而抗拒改变或逃离咨询关系。 举个例子来说,当事人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