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理论和认知疗法

  • 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方向

    在很久以前,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驱赶,处境非常的危险。酋长把大家都召集起来,说道:有件事我必须要告诉大家!所有的人都神色惶恐地听着。酋长说:这是一个很坏的消息,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,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。全场死一般寂静,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煞白。突然,酋长话锋一转,又说道:不过,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可以告诉大家。“…

    2024-03-19
  • 认知加工过程与行为反应

    在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背后是认知,认知包括解释、归因、评价、推理和设想。在发生了一件事情,比如自己的心跳加快,就会产生自动化的解释、归因和评价,比如自己的了心脏病,会心肌梗塞或猝死,从而感到担心、害怕或焦虑、恐惧,进而产生回避、控制的态度或行为做法,比如上网查资料、去医院做检查,以避免心脏疾病的发生。以上描述的是疑病…

    2024-01-28
  • 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

   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,或者开始一段人际或亲密关系的时候,过去的生活经验、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后续的态度和行为。如果我们的想法比较消极,比如担心犯错和失败,或者担心被他人欺骗和背叛,情绪就会比较紧张和低落,态度和行为也会比较被动,那事情往往就会真的失败,关系往往也会真的疏离和破裂。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是怎么想的,就会…

    2024-01-25
  • 真相是我们自己主观建构的

    这里要说的“真相”是我们对当下的感知、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设想。举个例子来说,有一位朋友,在公司办公室里有监控,他就总是感觉领导在通过摄像头密切的关注自己,随时都在挑剔自己,在找机会指责和打压自己。很明显,他对当下环境的感知与其他同事是不一样的。同样都是在办公室里看到了摄像头,其他同事的感知更倾向于:领导偶尔会…

    2024-01-07
  • 症状背后的情绪背后的想法

    有很多朋友想要直接消除自己的症状,尝试过各种方法,症状有时候能被控制,但整体上呈现一种越控制越失控的恶性循环,到后来就变成了因为担心自己会出现症状而焦虑,因为有症状而抑郁的模式。实际上症状并不能被直接消除,因为症状是情绪的身心反应,情绪改善后症状才会减退和消失。有一些朋友已经看到了症状背后的情绪,就又试图控制自己…

    2023-09-19
  • 心理问题的自动化反应模式

    人们每天95%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动化反应,有心理问题的朋友大都是在经验性地回避、控制与对抗。也就是说,很多时候我们未经思考和判断就做出了情绪和行为反应,而如果自动化的反应是回避、控制和对抗,就会形成情感和心理困扰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每当别人给他提建议的时候,他就会感觉对方是在挑剔和指责自己,就会经验性的回避与对抗…

    2023-07-21
  • 真正的改变从认识自己开始

    认识自己是改变的前提,很多时候只要看清楚了自己,改变就会自然发生。心理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,甚至越努力越严重,就是因为看不清自己,做出了不良的解释和归因,所采取的行为也是无效甚至有害的,陷在了对抗问题的恶性循环里。 心理问题的模式:过高的自我期待,引发过多的担心,引发焦虑,引发回避和控制。过高的自我期待来自于…

    2023-07-10
  • 恐惧症认知调整和脱敏训练

    恐惧症是指害怕特定的对象,伴随紧张情绪和躯体症状,并且长期回避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、社交、学习或工作。比如怕人的社交恐惧症,再比如害怕特定地方的场所恐惧症,还有害怕尖锐物体、某些动物、高处和见了喜欢的异性就紧张等等。害怕特定的疾病可以另外归类为疑病症或强迫症。恐惧症的治疗以认知调整和行为脱敏训练为主。 认知调整。首…

    2023-04-19
  • 心理问题是认知出了问题

   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,对这个世界是缺乏认知的,通过观察、倾听、学习、模仿和沟通而产生了对事物的认识,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通过交流和媒体相互传递。量子力学认为:事物因为我们的观察而有了固定的存在形态,如果没有人去观察就是混乱和无序的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: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意思就是:可以说出来的道理,…

    2023-04-13
  • 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

    语言是在表达自己的期待、不满和担忧,行为是在趋利避害,即追求、回避、控制和对抗。比如我在某群里说QQ群被人捣乱并恶意举报封群的事情,是因为群管管理太严,得罪了人,那个人用小号进来捣乱并换号进行举报,导致一个创建了6年多的3000群QQ群被封,腾讯客服垃圾,申诉无门。这是我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担忧,引发了几位群友的共…

    2023-02-23
  • 内在的核心信念与思维方式

    我们的头脑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解释、归因、评价、推理和联想,思维的内容是无穷无尽的,也无法被全部觉察与改变,有些想法会让我们快乐,而有些想法会让我们担心、害怕、难过或生气,并且还会引发相应的躯体反应。比如解释为自己的错或他人的错,归因为自己无能或他人自私,评价自己是糟糕的或他人是邪恶的,推理自己会犯错、失败、生病、…

    2023-02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