症状的背后是负面情绪,负面情绪的背后是思想观念,也就是认知,改变认知就能改善情绪和症状。认知要怎么改变呢?我们首先得知道认知出了什么问题,也就是自己到底在担心和害怕什么,或者在为什么感到难过和生气。心理障碍者是想的比较多,但往往想一半就不敢往下想了,或者因为感到不舒服停止了继续探索,所以就总是在重复的想,想到的结果都是抽象和模糊的,这就使负面情绪加重,又因为消极的应对方式,使问题越来越复杂。
比如社恐患者想到了自己会紧张不自然,别人看出来之后会看不起和攻击自己,想到这里就感到害怕,而逃避他人和社交场合,因此放大了内心的恐惧,下次就更怕自己会紧张不自然,更怕别人看出来。但实际上别人即便看出来了,又会或者能把自己怎么样呢?自己就无法承受和抵御吗?其实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把别人想的太坏和太强大,把自己想的太无能,或者因为自我期待过高,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与喜欢,或者担心人设崩塌和幻想破灭。
再比如疑病症患者想到了心慌会导致心脏病而猝死,为此感到焦虑和恐惧,逃避会导致自己心慌的因素,越逃避越怕心慌,越怕心慌就越容易心慌,为此产生濒死感而惊恐发作。其实这是一种认知的错乱,心脏病是有心慌的症状,但任何人都有心慌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正常和能够接受,没有陷入逃避和控制的恶性循环,所以很快就过去了。而疑病症患者因为总是逃避,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,自己很脆弱和容易生病,随时都会有死亡的风险。
再比如强迫症患者的各种症状,其实就是负面情绪导致的,只不过因为当事人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,不允许自己被影响,使用了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,于是就变成了闯入性的观念和情绪,又因为陷入了逃避和控制的恶性循环,越逃避越感觉自己脆弱和无能,也就越逃避,越控制越紊乱和失控,也就越想控制。于是就对某一症状形成了固着,任何原因导致负面情绪,都会直接转化为这一症状,不实施就难受,实施了就能舒服一会,从此欲罢不能。
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和复杂,不能有效的自我调节,建议进行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