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调节

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,对生活的风险和痛苦长期回避、焦虑和恐惧,也可能会产生强迫症状试图缓解这些痛苦。回避型人格的体现还有,总是试图依赖他人帮助和拯救自己,却又感觉被他人控制和打压而抗拒。总是感觉自己是个受害者和弱者,没有能力抵御外界他人的侵害。总是急于消除风险和痛苦,陷入越回避越严重的恶性循环。药物只是用来改善情绪和症状的,对性格的改变没有作用,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调整。

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调节

人格障碍的心理调整首先就是要自我觉察,能够意识到和承认,自己在回避、否认、依赖和抗拒。在以受害者和弱者自居,容易责怪和抗拒他人。并陷入了急于消除症状和难受的恶性循环。其实自我觉察是比较困难的,因为承认自己有问题约等于是在自我质疑和否定,这会让人感到痛苦。当事人为了不难受,就会找到一些要对自己好和要自信之类的方法,从而更加坚定自我和顽固。就有的求助者做了五六次心理咨询,依旧不承认自己在回避。

之所以承认自己有问题会感到痛苦,是因为比较心太重,会本能的排斥不好的评价和感到痛苦。普通人之所以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,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都是正常的,并没有好坏是非对错之分,只是产生了问题需要改变而已。现在导致自己产生问题的性格缺陷,也许在以前成就了自己,只是以前的模式不再适用于现在,需要做出觉察和改变。就比如有的朋友总想回到以前的无忧无虑,那是以前生活简单和心思单纯,现在长大了也复杂了。

在有了觉察之后就要有意识的调整自己,当意识到自己在逃避,就要主动面对和承担。发现自己在依赖和抗拒他人,以及总是怪罪别人,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负责。看到自己急于摆脱症状和痛苦,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和痛苦,就要慢下来保持耐心。因为痛苦是一种纯主观感受,症状也是由负面情绪导致的。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风险和痛苦,感受是不一样的。越回避和抗拒就越感到痛苦,承担、接纳和脱敏了就没什么太大的感觉。

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和复杂,不能有效的自我调节,建议进行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
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5-06-25 10:43:57
下一篇 2025-06-30 10:38:30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