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调节
-
精神疾病也能通过脱敏康复
精神疾病不同于心理疾病,焦虑症、恐惧症和强迫症等都属于心理疾病,有较为清醒的客观认知。而精神疾病的认知会完全脱离实际,也就是妄想。比如有位朋友经常觉得别人在吐他口水,在针对和侮辱他,为此感到焦虑、恐惧、屈辱和愤怒,想反击他人吐回去。如果他真的吐别人口水了,可能会挨揍,或者被当成精神病。客观事实是没人吐他口水,别人…
-
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调节
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,对生活的风险和痛苦长期回避、焦虑和恐惧,也可能会产生强迫症状试图缓解这些痛苦。回避型人格的体现还有,总是试图依赖他人帮助和拯救自己,却又感觉被他人控制和打压而抗拒。总是感觉自己是个受害者和弱者,没有能力抵御外界他人的侵害。总是急于消除风险和痛苦,陷入越回避越严重的恶性循环…
-
因为害怕而逃避只会更害怕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,当人觉得一件事情不好且有危害的时候,就会本能的抗拒与回避。如果逃避的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,或者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,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比如有些朋友害怕别人否定和讨厌自己,从而回避说错话和与人发生冲突,每次与人交往都谨小慎微,迎合与讨好别人。再比如有些朋友担心自己会生病,对身体和情…
-
心理疾病背后的认知和期望
各种心身症状的背后是负面情绪,而负面情绪的背后是认知。也就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,进行的解释、归因和评价,以及据此对未来进行推理和设想。为此感到担心、害怕、难过或生气,严重了就是焦虑、恐惧、抑郁、双相或强迫。强迫症状的出现是为了缓解负面情绪,只不过因为会越来越频繁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内心体验,才会成为患者强烈对抗的…
-
强迫症怕丢东西的心理调节
有一位朋友说自己害怕丢东西或落下东西,每次离开一个地方都要仔细和反复检查。然后就感觉别人在看自己,对自己不理解和厌烦。自己就更害怕和紧张了,甚至还会自责,问怎么解决。首先当着别人的面反复检查,别人肯定会觉得奇怪,再叠加平时就不怎么喜欢自己,可能会对自己表达质疑或指责。但如果平时关系不错,对方就会关心自己怎么了,而…
-
心理疾病背后的行为和认知
有很多朋友认为心理疾病的起因是受到了伤害,比如原生家庭的创伤或别人的霸凌。如果实在找不到理由,就会认为是莫名其妙得了心理疾病,甚至还有人归因为天生的。但其实谁又没有受过伤害呢?谁又没痛苦过呢?比如失败、生病和出丑,再比如被别人忽视、拒绝、否定和指责,甚至是侮辱与嘲笑。那为什么正常人不会得心理疾病,或者比较容易走出…
-
灾难化思维的深度心理调节
心理障碍的背后往往有灾难化思维,比如想到可怕的事情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,而感到焦虑和恐惧。再比如总是想到过去不好的事情和未来的灾难,而感到消极和悲观。再比如想到别人会或者正在伤害自己,而感到愤怒想攻击他人。灾难化思维会引发负面情绪,而负面情绪会引发心身症状,以及回避、控制、抗拒和敌对等消极行为。消极的思维和行为导致…
-
躯体化症状的心理调节方法
躯体化症状这个名词很容易让人陷入误区,以为自己得了某种心身疾病,需要特定的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。但其实这只是负面情绪的产物,任何人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都会有躯体化反应。只不过因为当事人长期情绪消极和身体紧张,躯体化症状才会更多和更久一些。试图通过某种方法直接消除躯体化症状,却不关注和否认背后的情绪,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情…
-
怎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接纳?
心理障碍的背后是负面情绪,而负面情绪通常起因于不能接受。包括不能接受自己会犯错、失败、出丑和痛苦,不能接受别人会忽视、拒绝和否定自己,不能接受父母、老师或领导的责骂,不能接受事情不顺心和不如意,也不能接受自己会有负面情绪和症状。不能接受却又改变不了,就会把负面情绪感受无限放大,导致症状和心理障碍更加严重。有很多朋…
-
失眠睡不着的深度心理调节
有位朋友说自己每次遇到新的事情就紧张,然后就睡不着,第二天就没精神,问怎么调整。首先睡不着第二天没精神是正常的,情绪紧张导致睡不着也很自然,问题出在为什么遇到新的事情就紧张。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不熟悉和没经验,觉得没信心把事情做好,而感到担心、害怕和紧张导致睡不着。其次是因为期望太高,对于不熟悉的事情会犯错和失败…
-
心理障碍背后的灾难化设想
心理障碍的背后是负面情绪,而负面情绪背后的灾难化设想,那为什么非要把别人和事情往坏处想呢?首先是思维习惯,也是陷入了恶性循环,越回避越感觉自己脆弱和无能,也就越容易往坏处想。同时有情感因素,就是在内心里对自己、他人和生活不满,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使人往坏处想。而不满来自于期待落空,比如期望万事如意和事事顺心,结果却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