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感问题
-
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催眠大师
我们先来说说催眠是什么,催眠是通过语言、文字、画面、声音、故事情节等内容,引导当事人回忆过去、想象未来或者代入某种情境体验,从而产生思维、情绪、身体、态度和行为的反应变化,以及新的体验和经验。我们会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到很多催眠的原理和方法,有时候的效果堪比催眠大师。 在群里看到这样一个问句:谁被自己最信任…
-
追求自我实现与苛求完美
想让自己变的更好也就是自我实现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,而完美主义则是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最好,不能容许自己和事情有一丝一毫的缺憾。我们可以把完美当成一种追求,但不能作为对自己的要求,做人做事也要考虑成本与产出,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,耗费掉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情感,这是非常不划算的,而且还会忽略掉其他对自己而言更重要和更有…
-
人生的意义与生活的方式
有心理问题的朋友,总是想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心身症状,到处求医问药、找方法,问题成了因解决而存在,且越解决越严重,陷入负向、消极的恶性循环。如果你问ta想要的是什么,ta会告诉你想要解决心理问题。这和一般人的追求是不同的,是内容更是方向的不同。ta是想要消除或没有什么,一般人是想要追求和获得什么,追求是过程,获得…
-
怎样或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
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?人际关系是一个大命题,要说的内容会比较多,我们在这里先说几个比较核心的点。 首先我们要了解人性,人性是自私的,无私也是为了更好的自私,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,人不管想什么、说什么和做什么都是在趋利避害,要么是在期待什么、要么是在表达不满、要么就是在回避风险和痛苦。这谈不上是非对错,更无所谓好坏善…
-
信任缺失是心理问题的根源
不相信自己、也不相信他人,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,也就是关系问题—和自己或他人的关系。一个人的关系模式是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,如果在过去的关系经验中,更多的是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贬低、嘲笑或疏远,就很难相信自己和他人,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被他人喜欢,也不相信他人会喜欢自己,还会担心自己无力自保和被他人伤害…
-
痛苦是控制和求爱的方式
基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,人类等一切生物都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,不利的都会被逐渐淘汰,但有一个现象很奇特,那就是“痛苦”,似乎痛苦对人类有害无益,但人为什么还要焦虑、恐惧和抑郁呢? 其实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为了自身安全和获得满足。焦虑能够使人预感到危险并进行回避,恐惧能够使人及时的逃离危险或爆发出…
-
亲密关系障碍的心理调节
有一些朋友,在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喜欢一个人,但随着深入的接触和了解,在即将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,就总是会发现对方的一些缺点和不足,比如外表、言行或性格上的一些小问题,这在别人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,而当事人就会感到厌恶、抗拒和回避,并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。并且在以后的关系里,当事人还会担心自己伤害了对方或自己受到伤害,而…
-
倾听和理解就是最好的疗愈
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,是因为情感压抑,情绪长期得不到表达,不被理解和接纳,自我压抑,才转化成了躯体症状和思维、行为的异常。情感疏导就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疗愈。情感疏导会贯穿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,心理咨询师基于对当事人充分的尊重、倾听、理解和接纳,才能给出当事人可以理解和接受、愿意执行与能够做到的建议。 有一位朋友,预约…
-
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
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。承认和接受自己或他人的不完美,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。也承认和接受别人不是那么的认可和喜欢自己,自己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认可和喜欢别人。人和人的关系是因为互相的认可和喜欢,也是因为互相的理解和接纳。一个团体需要有不同优势的人来弥补各自的缺陷,创造更大的个人和团体价值。 有一个女孩子,和…
-
既依赖又抗拒的亲密关系
如果一个人从小被父母过于密切或严厉的管教,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会比较差,依赖性会比较强,会比较听话和顺从。但尽管表面上温良恭俭,内心里的反抗意识却非常强烈,这就导致当事人在亲密关系中既依赖又抗拒。 当事人在进入亲密关系后,会无意识的迎合与讨好对方,自己单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、精力、金钱和情感,导致对方无以为报。如果…
-
迎合讨好与回避抗拒他人
我们过去的家庭亲密关系经验,会影响我们现在的人际交往,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:迎合、讨好他人,或回避、抗拒他人。这两种关系模式都会导致“悲剧”的再次上演,重复体验不良关系带来的痛苦,加重心理创伤和阴影。 有一位朋友,她就总是感觉别人会看不起自己,与人交往时感到焦虑不安,当别人对自己不够关注、在意、认可和喜爱的时候,就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