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析无能、无力和无助感

焦虑、疑病、恐惧、抑郁、强迫的朋友们,普遍有无能、无力和无助感,就是自我感觉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和追求自己想要的,自己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险,出现非常可怕的后果,比如失去优秀、快乐、健康和他人的喜爱,需要他人的保护、照顾和拯救,这种感觉是由过去的不良生活经验和错误的自我认知造成的,是一种主观感受。

无能和无力感的具体表现形式:我不会,我不懂,我做不到;我需要你的帮助,没有你我活不下去。这些话语听起来很像是借口,因为不会可以学、不能可以练,而做到则需要一个过程。在心理学的层面说,这的确是潜意识为自己找的借口,因为无能、无力和无助是有好处的:不用承担责任、风险和痛苦,可以得到他人的保护和照顾。

解析无能、无力和无助感

所以当有人向我寻求帮助的时候,我不会急于帮助他消除问题,或者告诉他怎样做,因为他自己的生活别人无法代劳,最终还得靠他自己,即便告诉他怎么做,他也会说一句:可是我做不到啊!我会先帮助他看清自己内心里的期待和不满,引导他表达自己,并且和他一起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,引导他循序渐进的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。

举个例子来说:小惠(化名)因为焦虑而有高血糖,担心自己会得糖尿病,也担心自己会焦虑,陷入死循环:因为担心自己会焦虑而焦虑,又因为焦虑而血糖始终降不下来。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:我还这么年轻,我接受不了自己有高血糖和得糖尿病的可能性,那样会有很多束缚,自己会失去自由和快乐。后来她也认识到了自己是在一个死循环里,可还是会担心和抗拒。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—闭合的死循环,但在一般人看来却又不是问题,别人也只会觉得她在瞎担心、自寻烦恼。这个不是问题却又无解的问题之所以存在,探究背后的情感需求:接受不了现在的生活现状,年纪轻轻就做了妈妈,每天忙着带小孩和处理家庭琐事,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。同时自从有了这个“病”之后,家人也更能理解和包容自己,自己依旧可以像个任性的小女孩。这其实是一种“心结”。

似乎有些跑题了,我们再说回无能、无力和无助感,无能并非真的无能、无力也并非真的无力,如果能鼓起勇气去面对现实,承认并接纳或承担,往往事情也能很好的解决。他之所以不去尝试或者轻易放弃,就是因为内心里存在着某种不满和心结,使他不愿意去面对现实和解决真正的问题。而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、乃至思维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:(人90%以上的心身反应是由潜意识决定的)。所以当务之急并不是帮助他解决他表面的问题,因为表面的问题是无解的但也不是问题,而是要疏导他的情感,帮助他认清自己,和他一起探讨实现内心期待的有效方式。

比如上面那位女士,要引导她真正的明白:某些责任是自己无法逃避的,承担这些责任更能体现自我价值,自己是时候换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了,尽管自己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,但却可以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担当。自己已经长大了,想要什么不需要再向大人祈求和索取,而是自己可以去创造自我价值和与他人交换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,QQ和微信:11570968
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4-03-10 08:05:48
下一篇 2024-03-13 08:50:19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