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得自己是受害者,或者预感自己即将被伤害,就会产生抑郁、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,引发心身症状,产生所谓的心理疾病。但其实所谓的被伤害,是人们每天都在面对和承受的,只不过当事人更为抗拒和敏感。比如被忽视,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忽视,只不过有的人对于被忽视非常的抗拒和恐惧,每天都要靠幻想自己如何重要度日。
比被忽视更严重的伤害是拒绝、否定、指责和嘲笑,就拿被嘲笑来说,有的人会觉得无地自容和难以承受,觉得这是比死亡还恐怖的事情,但有的人却可以和别人一起笑,于是就把你死我活的斗争变成了轻松愉快的和谐氛围,这就是俗话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。如果当事人借此怨恨、逃避和敌对他人,则会把别人当成坏人把自己变成受害者。
也就是说我们是可以对被攻击脱敏的,就像小时候小伙伴在一起玩耍,就是互相讥讽、挖苦、争夺和打闹,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一句,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,大家玩的很开心,没人会觉得这是伤害。如果有人扛不住,也能被攻击的习惯和脱敏,而变得皮糙肉厚和内心强大。但如果当事人选择了逃避和敌对,就没人再想或再敢和他一起玩了。
还有我们渴望的被关注、重视和肯定,其实并不是生活的常态,只是在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,才对我们进行的付出,就类似拍马屁,就是把我们哄开心了好提要求进行索取。所以有这种需求的朋友会经常所谓的被骗,别人夸他几句就找不着北了,说什么都信提什么要求都答应,事后又反悔说自己被骗了,然后更加怨恨、回避和敌对他人。
也有的朋友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么敏感,问怎样才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,其实没有什么不在意,只是面对和承受的多了,习惯了也就是脱敏了而已。也就是不再把所谓的攻击当成伤害,进行回避和敌对,而是当成闹着玩,就是为了锻炼彼此的承受能力而内心强大。即便是身体的被打,也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,当然大前提是不能造成伤残。
但如果把自己当成受害者,认为别人是在伤害自己或者会伤害自己,则会过度回避、控制和敌对,影响和破坏人际关系,内心感到抑郁、恐惧和焦虑,产生心身症状导致心理疾病。所以首先就要觉察自己的受害者思维,然后不再怨恨、逃避和敌对,主动面对和承受所谓的被攻击,不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让自己的内心逐渐强大起来。
如果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和复杂,不能有效自我调节,建议参加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