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面情绪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难过和生气,再一类是担心和害怕。难过和生气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和伤害,或自我怀疑与否定。担心和害怕是预感到有危险,或正在遭受威胁。动物只有真实的遭遇变故,才会产生负面情绪和症状。而人可以单纯的通过想象,或者主观放大伤害与危险的程度,而产生脱离客观事实情境的,严重的负面情绪与症状。也就是说符合现实情境的情绪不一定需要被改变,而脱离客观事实的病态的症状才需要解决。
过度的难过和生气,主要源自期待过高和受害者心理。因为达不到自己预设的标准,而自我怀疑和否定。或者放大或揣测他人的恶意,感觉或预感到被伤害,而产生负面情绪与症状。部分当事人会试图反抗和攻击他人,导致人际和亲密关系变差。还有部分当事人会自我批判,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,导致莫名其妙的出现躯体症状。也会导致所谓的人格解体,也就是对周围环境失去理解和感知,也感觉不到自己有情绪,情感淡漠变成行尸走肉。
过度的担心和害怕,主要是因为陷入了回避和对抗的恶性循环。越避免某种风险就越害怕,从而得上对应的恐惧症。因为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,自己回避了所以才没有发生危险,如果没有采取措施,后果就会很严重,甚至万劫不复。越抗拒某种痛苦内心就越敏感和脆弱,也就越容易感到痛苦。还有越控制自己和他人,就越感觉失控,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。这会导致内外部关系变差,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,人际和亲密关系也会恶化。
症状是由负面情绪导致的,只要改善了情绪,症状就会减退。首先就是降低自我期望,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和症状。也允许自己会犯错、失败和出丑,更允许别人会忽视、拒绝和否定自己。因为这些是所有人都在经历和承受的,逃避只会让自己更脆弱和痛苦。只有主动面对与承担,才能让自己的内心逐步强大起来。还有就是减少自我中心,真正的看到、理解和接纳他人。改善和周围他人的关系,从而获得人际和情感支持,进而提升安全感。
只有对问题有了正确的理解和归因,所产生的解决方法才会行之有效。以上这些是通用的分析和建议,具体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,进行引导和启发。并且协助完成觉察与改变,这需要一个过程。
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复杂,不能有效的自我调节,建议进行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