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答神经症的三个核心问题

——回答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三个核心问题。

一、现在。
回答问题:怎么了?问题现在的存在原理。在问题发生时的行为异常和症状表现,对问题、自己与他人的态度和做法,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,思想观念。

比如,社交恐惧症状。态度和做法:排斥症状、讨厌自己、回避他人。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:情绪紧张、心情低落、身体僵硬、胸闷气短、手足无措、脸红、结巴。思想: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,自己犯了错、失败或者有罪,害怕他人会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看不起、嫌弃、疏远自己。观念:认为自己是不好的,他人对自己冷漠,他人会伤害自己。

再比如,焦虑症状。态度与做法:排斥症状、讨厌自己、回避他人。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:情绪紧张、心情低落、烦躁不安、身体僵硬、胸闷气短、心慌、头紧、头晕、肠胃不适。思想:担心自己会犯错、失败、得不到、失去、生病或死亡,担心他人会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看不起、嫌弃、厌恶、疏远自己。观念:自己很容易犯错、失败、得不到、失去、生病或死亡,自己无力面对和解决问题,他人肯定会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看不起、嫌弃、厌恶、疏远或伤害自己。

再比如,强迫症状。强迫是为了缓解焦虑、恐惧的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,反复回忆、确认、求证、询问、检查、清洗或整理,进行仪式化的思维或者行为,试图恢复秩序、掌控、安全感,有时可以获得短暂的心安,有时候则会更加焦虑。态度与做法:排斥症状、讨厌自己,试图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,控制自己的思维、行为和外在表现。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同焦虑症状。思想观念也同焦虑症状。

回答神经症的三个核心问题

二、过去。
回答问题:为什么?问题过去的形成原因。过去的生活经验、情感郁结,形成了现在的观念,与思维、情绪感受和行为习惯,以及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。

儿童时期的重要他人(通常指妈妈,或者其他主要抚养人)对自己的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嫌弃、厌恶,儿童或许没有思维,但有感觉记忆。少年时期的重要他人(通常指爸爸妈妈,或者其他监护人)拿来与其他人进行比较,并进行否定、贬低、指责、羞辱或打骂,同学、兄弟姐妹、邻居等同龄人之间的竞争、比较,频繁或者重大过失、失败、得不到、失去,家庭关系矛盾,父母离婚,不如他人,学习成绩大起大落,他人的攻击、威胁或恐吓,自己无力表达、争取、反对、抵抗或者改变。青年时期的待业或失业,人际关系、恋爱、婚姻或事业的不如意,上级领导的拒绝、否定、贬低、指责、排斥。中年时期的理想、目标缺失,对未来感到失望、绝望,家庭矛盾,婚姻危机,亲子关系紧张,子女落后于同龄人,重要亲人离世。种种频繁或者重大的过错、失败、丧失,他人的忽视、拒绝、否定、看不起、嫌弃、疏远,以及在这些情况下未做表达、郁结于心的情感,很有可能形成自卑、胆怯、遇事退缩的思想观念、态度和行为习惯,进而出现社交恐惧、焦虑、抑郁、强迫的情绪感受和症状表现。

三、未来。
回答问题:怎么办?问题未来的解决方向。

1、表达自己。表达的过程,既是自我认识、梳理、觉察、觉醒的过程,也是释放郁结于心的情感、打开心结的过程。要表达就要有懂的倾听和能够关注、尊重、理解、接纳、欣赏自己的人,比如心理咨询师、家人、朋友或者陌生人。

2、认识自己。在自我表达、梳理、觉察、觉醒,以及协助者的共同参与下,深入认识自己问题现在的存在原理和过去的形成原因,发现自己现在的观念、思维模式、情绪感受习惯、态度和行为习惯以及过去的生活经验、情感郁结。
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觉察,能够一定程度的成为旁观者、局外人,从而一定程度的从负面思维、情感和行为中脱离,从而减轻焦虑、恐惧情绪和症状。也可以通过自我认识和觉醒的练习,使自己可以更快、更好的脱离焦虑、恐惧情绪和症状。一般人之所以不会有与客观现实不相符的焦虑、恐惧情绪和症状,就是因为能够比较好的自我认识和觉醒。还可以把自己认识和觉察到的说出来、写下来,先以第一人称“我”再以第三人称“他/她”来讲述,以第一人称可以更好的表达、释放自己,以第三人称可以更好的脱离负面思维和情绪。

3、改变自己。改变的前提是接纳,要接纳的是自己和自己的负面思维、情感、行为和症状表现,一切都是被允许的,接纳是变好的开始。首先是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、态度和行为做法,然后调整自己的信念,然后通过生活实践创造新的经验。就相当于自我再教育的过程,通过学习、练习养成新的观念、思维模式、情绪感受、身体反应和行为习惯。

可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内在小孩来养育,比如自己的内在小孩自卑、胆怯、退缩、焦虑、恐惧、抑郁或强迫,自己作为他/她的爸爸或妈妈,要如何帮助他/她变的自信、勇敢、乐观、轻松、快乐起来。主要就是看见、听见、尊重、理解、接纳、认可、欣赏、喜爱、鼓励、支持他/她,并且在他/她遇到问题的时候,教给他/她可以怎么想、怎么做,和他/她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,用爱的教育来滋养他/她获得成长。

在人际关系匮乏、自我认识和觉察、调整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,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协助,心理咨询师会临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,帮助自己更好的自我认识和调整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
(31)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4-09-05 08:00:44
下一篇 2024-09-09 08:00:09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