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调节

  • 抑郁情绪的深度心理调节

    抑郁是对当前的自己和现状不满意,而觉得自己很失败和未来没有希望,倾向于逃避现实和自我伤害,但其实抑郁者的处境也不见得有多差,甚至比一般人还要优越,主要是因为不符合心中的期待和标准,而感到不满、失望和痛苦,常规心理治疗的方式是安慰和鼓励,但这样做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,甚至都不会有效果,还有就是长期服用抗抑郁的药物,也…

    2025-05-18
  • 焦虑和恐惧的深层心理调节

    焦虑和恐惧起源于对解决问题的无力和迷茫,比如想要摆脱风险、痛苦和症状,却无能为力和越陷越深,怎么理解呢?比如有位朋友问怎样才能不空虚,也就是想摆脱空虚,其实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,因为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是负向的,只会恶性循环而越来越空虚,如果换个努力的方向就变得容易实现,那就是如何才能充实起来。 其中有个不太好理解…

    2025-04-23
  • 强迫症害怕万一的心理调节

    强迫症患者总是在担心万一会怎样,觉得一旦这个万一发生了就会万劫不复,所以千方百计的避免其发生,任何会导致其发生的只要能想到的因素,都要保证其没有任何问题,也就是在追求绝对的完美。强迫症患者还会担心症状和痛苦本身,任何会导致出现症状和感到痛苦的因素,也都要避免和排除,这导致其对痛苦的耐受程度也越来越低。 其实对于普…

    2025-04-06
  • 特定对象恐惧症的心理调节

    恐惧症包括场所恐惧症、社交恐惧症,以及特定对象的恐惧症,比如害怕高处、黑暗、飞行、封闭空间,再比如害怕进食、上厕所、传染病,通常起因于某些创伤体验,或者其他恐惧情绪的转移或泛化。比如在某些情境里遭受过某些特定对象的伤害,再比如恐惧情绪与某些情境或对象建立了联系,又因为逃避恐惧情境或对象加深了恐惧。 有一些情境或对…

    2025-03-06
  • 心理分析与调节的整体思路

    人的心理活动简而言之由思维、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,进一步细化就是,人的本能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,形成现在的情感需求与观念,以及思维和行为习惯,在遇到事情的时候,产生相应的想法,并引发对应的情绪和态度,然后对事情做出应对,消极的思维、情绪和行为,通常会得到消极的反馈,成为生活经验,引发心理问题。 比如有一位朋友,成…

    2025-01-25
  • 失眠和睡不好的心理调节

    很多人都有睡眠问题,包括睡不着、睡不踏实和早醒。这是因为社会内卷严重,人们心理压力大和精神紧张,从本能上就不敢放松警惕。大多数自然界的动物只有浅睡眠,因为它们随时要应对危险的降临,而且它们也不需要深睡眠。但人类如果没有深睡眠,第二天就会有睡眠不足的诸多症状,影响自己的状态和发挥,不利于生存和发展。这就会导致人们本…

    2024-12-24
  • 恐狂和恐艾的自我心理调节

    恐狂或者恐艾患者,通常是在担心不小心接触到病源而被传染疾病,比如不小心被猫狗抓了或咬了,再比如接触到垃圾桶或公共设施。那么问题来了,别人为什么就不怕呢?是因为当事人因为某种原因陷入了回避的恶性循环,试图通过回避风险源避免被传染疾病,当时是觉得安心了,但之后会越来越恐惧和回避,并且还会泛化至生活的方方面面,严重影响…

    2024-12-22
  • 交通工具恐惧症的心理调节

    当事人之前有一次坐飞机出现了头晕心慌、胸闷气短等恐惧的躯体症状,从此不敢再坐飞机,担心自己会晕倒或出意外。她一开始觉得不坐飞机也没什么,乘坐别的交通工具就可以。但慢慢的发现,坐高铁和地铁都感到害怕,甚至不敢开车上高速,就连平时开车都心慌,再后来坐电梯也感到胸闷。很明显这是陷入了回避的恶性循环。 逃避了最初的恐惧对…

    2024-12-09
  • 心理障碍的自我心理调节

    我喜欢用心理障碍这一概念,主要指的就是神经症,这里面包括强迫症、各类恐惧症、焦虑症、疑病症和惊恐发作等,这比一般的心理问题要严重很多,短期之内无法有效的解决,改变需要时间和过程,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疾病,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,药物治疗效果通常也不理想,只能缓解而无法根治。 我们只有对心理障碍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,…

    2024-11-26
  • 强迫症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

    强迫症的背后是某种担心和害怕,而担心害怕的背后是强烈的渴望。如担心失败就是渴望成功,担心生病就是渴望完全的健康,担心被人嫌弃就是渴望被人喜欢。强烈的欲望和恐惧产生强迫症状,且不受自主思维和意志的控制。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,就是试图控制和消除强迫症状,但找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,甚至强迫症状越来越严重了,进而感到无助…

    2024-11-19
  • 自我心理分析与调节的方法

    我们首先要知道心身反应的基本过程,以过去的生活经验开始,形成了现在的情感压抑和需求不满、核心观念、思维方式、情绪感受习惯、态度和行为习惯、做事和与人交往的方式,得到事情的结果和他人的反应,成为新的生活经验,如此的循环往复。我们主要分析情感需求、核心观念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,因为这几个方面可以直接进行调节。 当事人…

    2024-11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