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都是孤独的,都有一份空虚在,也都需要通过人际关系来获得温暖和陪伴。我们会喜欢一些人,并且主动的去靠近。也会有人喜欢我们,而主动的来靠近我们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,是从认识、了解、熟悉到亲密的过程,也有的人就保持在了认识、了解或者熟悉的阶段,没有达到亲密的程度。所以说,两颗心的靠近是需要时间的,如果太快的去靠近一个人,很可能会让对方感觉不安全,从而回避、拒绝。
当然也有快速建立关系的秘诀,就是以对方为中心,凡事为对方考虑,以对方的感受为感受,以对方的需求为需求,全心全意的和对方在一起,这样就可以让对方感到安全、舒心,就可以更快的和对方建立关系。但同时,这样做有一个副作用,就是当我们全心全意的为对方考虑的时候,自己就不存在了,感觉失去了自我,好像是在为对方而活。所以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渴望回报,渴望对方也能像我们对待他那样的来对待我们自己,而如果对方没有这样做,或者做的不够,我们就会产生怨恨,进而问责、疏远对方。所以快速的亲近之后就是快速的疏远。
其实这样做,也是能够获得回报的,比如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满足。对方会因为我们的爱而爱我们,也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而给予一定的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回报。比如谈恋爱时的,一方对另一方的追求,就是一个持续付出的过程,之后有可能会收获对方的爱,也有可能得到对方的拒绝。再比如,对上级领导或客户的迎合,会使我们获得上级领导或客户的青睐,从而给与我们各种各样的我们想要的回报。
人际交往有一个黄金法则:像我们期待对方对待我们那样的去对待对方。也有一个反黄金法则:期待对方像我们对待对方那样的来对待我们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付出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求,对方有可能会回报我们,也有可能不回报我们。这要看我们的付出是否是对方是需要的,也还要看对方是否愿意来回报我们、是否有能力来回报我们。所以说,我们如果是基于获得回报而去付出,就要看看对方是否愿意或者有能力来回报我们。长久的单方面的付出,是极易产生不满和怨恨的。
在与人建立关系的时候,要特别关注的点是:自己的需求是什么,对方的需求是什么;自己能满足对方什么,对方能满足自己什么;自己满足对方的方式是什么,对方满足自己的方式是什么;自己的付出是否是对方想要的,对方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;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是平衡的,对方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是平衡的。如果说关系的双方都能够比较以对方喜欢的方式满足对方的需求,就是一段不错的关系。如果说不能如此,就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,寻求更适合的关系对象。
对于现有的不能更换的关系对象,比如父母、上级,我们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,既不要有太多的付出,也不要有太多的要求。因为如果对方本就不是能够与我们相互满足的关系对象,过多的去付出,或者过多的要求,都会是关系的双方心里失去平衡,从而产生很多的矛盾。相互的理解、接纳、尊重,而又不过于亲密,也许是最恰当的做法。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评论列表(1条)
“因为如果对方本就不是能够与我们相互满足的关系对象,过多的去付出,或者过多的要求,都会是关系的双方心里失去平衡,从而产生很多的矛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