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事人需要的是理解和肯定

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,我经常会发现,当事人不是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和怎么做,只是不敢确定,或者在情感上还做不到,他们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肯定。当事人刚开始会觉得寻求心理咨询就是要获得咨询师的分析和建议,甚至有的心理咨询师也会这样认为,于是就不停的解答问题,给当事人做分析和讲道理,试图教会他们怎么做。

但慢慢的当事人就会产生阻抗,觉得咨询师说的不对,或者感觉自己做不到。心理咨询就会成为辩论赛,咨询师试图说服当事人,甚至会否定和指责当事人,最后关系破裂和不欢而散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第一个原因是心理咨询师并未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倾听和理解,在未全面了解当事人情况的前提下,给出的分析和建议很难符合当事人的处境和需求。第二个原因是,并不是当事人不懂道理和不知道怎么做,当事人的情感郁结于心,需要表达和被理解,道理和方法只会对情感形成压抑。第三个原因是,当事人因为生活环境和他人的压力不敢坚持自我,或对自我产生了怀疑和否定,这也是当事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,当事人迫切需要被肯定,而不是被否定和教育。

当事人需要的是理解和肯定

当事人在讲述自己的问题和经历的过程中,是在自我梳理和重新认识自己,有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和知道怎么去做,心理咨询师要充分肯定当事人自己的觉察和领悟,因为这可以提升其能力感和自信心。即便心理咨询师觉得当事人的认知和做法仍有问题,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当事人自己去发现问题,而不是直接指出问题和否定当事人。如果当事人在充分认识自己的问题之后,仍不知道怎么做更为有效,咨询师可以提出建议,供当事人参考和选择,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当事人怎么去做。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当事人自己的能力感和信心。

相比于被他人帮助和拯救,当事人更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,而不是依赖于他人,每次都由他人教给自己怎样做。即便刚开始当事人有极强的无力感和依赖性,恨不得别人替自己做分析、判断和选择,替自己去做或手把手教自己怎么做。心理咨询师也要清楚的知道,当事人的生活别人无法替代,当事人也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于他人。咨询师可以在刚开始扮演指导者的角色,但仍要慢慢的转向引导和启发,持续培养当事人的能力感和自信心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
(28)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4-04-17 08:10:28
下一篇 2024-04-19 08:01:48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