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类社恐症状是怕别人咳嗽或吐口水,就是在与人接触或有人从自己身边经过时,有时候会有人咳嗽或吐口水,自己很担心这种情况的出现,于是回避和他人接触甚至不敢出门。但如果因为学习或工作原因不得不与他人接触,则会试图控制或说服自己不要害怕,但如果发现控制不了自己,则会感到更加的焦虑,甚至会形成强迫思维。
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害怕,对于我来说如果有人从旁边经过出现了清嗓子的反应,我也会感到有一些不舒服,但并没有太在意这些,因为我知道这里面的原因,要么是我太紧张不自然,对方看到我不舒服而清嗓子,要么是对方本就比较敏感或不舒服,有一点他人的影响就要咳嗽或吐口水,如果是别人的原因,自己其实不用做什么。
如果是因为自己太紧张导致别人不舒服,也并不是要消除自己的紧张和别人不舒服,而是要调整自己的状态,先看一看自己为什么会紧张不自然。当事人本身就比较焦虑和敏感,过于在意他人的反应和容易被他人影响,然后陷入了对抗症状的恶性循环,也就是因为担心别人咳嗽或吐口水而紧张,又因为紧张让别人不舒服和容易清嗓子。
但如果要让当事人接受自己的紧张不自然和别人清嗓子,一时半会也是做不到的,因为会害怕和难受,人会本能的排斥危险和痛苦,也就是说想直接消除症状基本是不可能的。但我们其实也无需消除症状,因为症状可以自行减退。就是说如果能够在与人接触的时候感到安心与放松,不那么紧张和不自然,自然就不会有太多清嗓子出现。
那怎么才能感到安心与放松呢?这就需要脱敏,就是在和人接触的时候,故意紧张不自然,故意让别人咳嗽和吐口水,看看到底会有什么危险发生,到底需不需要恐惧和逃避。这需要先从熟悉和好相处的人开始,找到怎么样都可以、没有对错好坏的随意、放松的感觉,也就是紧张不紧张都可以,清不清嗓子都可以,表现好不好都可以。
要让自己安心与放松下来是需要过程的,要记得慢就是快,感觉需要慢慢的找,越使劲用力反而越不容易放松,就类似于要把自己松开,把自己松开的方式就是不急于摆脱症状和痛苦,不再是负向的消除什么,而是正向的追求安心与放松的感觉,随着安全感和松弛感的建立,就不会再紧张和导致别人不适,也不怎么会在意别人的反应。
如果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和复杂,不能有效自我调节,建议参加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