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求快乐与逃避痛苦,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形态,有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,而有的人不管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是为了逃避痛苦。更多的人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位置上,并且是一个稳态,轻易不会发生变化。
首先说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,假如我有两个孩子,第一个只要她有好的想法和行为,我就进行称赞和奖励,犯了什么小错就无视,但也有底线,就是不能违背道德和法律,一旦她跨越了底线,我就要进行批评教育,并且教给她怎么做是对的,在底线之内她可以随心所欲,只要她自己高兴就好,这样她会更灵活和有创造力,容易形成好的性格和在未来有好的发展。第二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与第一个完全相反,他不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应该的,不进行任何的称赞和奖励,只会告诉他做的还不够,还要继续努力,但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拼命的批评、指责甚至殴打,那这个孩子每天就会活在恐惧里,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是为了逃避被惩罚的痛苦,慢慢的就会觉得生活没意思,人生没希望,变得郁郁寡欢,并且经常感到焦虑和恐惧,那这个孩子估计就废了,未来也不会有好的发展。
姑且不论当事人过去都经历了什么,有什么样的经验和观念,只看当事人现在的存在形态,我就发现,有心理困扰的朋友更多是在逃避风险和痛苦,而不是在追求成功与幸福,心理困扰越严重这一点就越明显。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甚至觉得未来没有希望,自己想要的不可能得到,只要能不被惩罚和不感到痛苦就烧了高香了。所以他们的模式是想尽一切办法的要回避风险和消除痛苦,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,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而这种回避的模式会形成恶性循环,越逃避就越失败,越失败就越自卑,越自卑就越焦虑,越焦虑就越想控制,越想控制就越发现自己什么都控制不了,也就越抗拒、敌对、恐惧和焦虑……心理问题也就此成了一个“绝症”。
过去的生活经历我们无法改变,他人我们也无法改变,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方式,自己的心变了,这个世界也就变了。比如遇到一个问题,如果经验性的认为自己会失败,那就会情绪低落、行为消极,那这个事情就很容易走向失败,而如果自己的心境平和,努力争取,那这个事情就更容易走向成功。
当事人开始正式的心理咨询后,我会引导当事人看清楚自己问题的存在原理和形成原因,提升自我觉察的能力,然后引导当事人看到自己恐惧背后的期望,比如想要自己正确、成功、优秀、健康和快乐,与被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关注、尊重、理解、接纳、认可、欣赏和喜爱。引导当事人思考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自己的期待,并逐步落实在现实生活中,在人际和亲密关系、学习或工作中追求自己想要的,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能力感、自信心和安全感。随着当事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、生活经验和观念慢慢发生改变,各种身心症状就开始减退,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评论列表(1条)
我需要这样的辅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