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苦

  • 追求自己想要的并承担风险

    追求自己想要的,并承担风险和痛苦。比如担心别人会怀疑自己,从而回避他人,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伪装和掩饰自己,反而会让别人误会自己图谋不轨或居心不良。不如坦诚的面对别人,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己。 再比如,不了解我的人会对我有所怀疑和戒备,这很正常,我不需要否认、控制或改变别人的想法,我只需要持续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…

    2023-11-28
  • 对痛苦的敏感度和耐受性

   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风险和痛苦,大部分人对风险和痛苦的敏感度比较低、耐受性比较高,所以可以比较安心和舒服的活着。而有个别的朋友,生来对痛苦的敏感度比较高,也就是更敏感和细腻,更容易感受到痛苦,而且对痛苦的耐受性也没有得到提高,一有不舒服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。另外,对风险和痛苦的耐受性也是可以退化的,就有…

    2023-09-26
  • 痛苦是控制和求爱的方式

    基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,人类等一切生物都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,不利的都会被逐渐淘汰,但有一个现象很奇特,那就是“痛苦”,似乎痛苦对人类有害无益,但人为什么还要焦虑、恐惧和抑郁呢? 其实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为了自身安全和获得满足。焦虑能够使人预感到危险并进行回避,恐惧能够使人及时的逃离危险或爆发出…

    2023-06-28
  • 我们痛苦是因为必须要怎样

    我们的痛苦来自于必须要怎么样和绝对不能怎么样,比如:必须要正确与成功,绝对不能犯错和失败;必须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受,绝对不能被否定和拒绝。如果做不到就会责备自己或怨恨他人,甚至全面否定自己或敌对他人、反社会。而且越失败就越想要成功,越被嫌弃就越想被人喜欢,而变得更加执着,在痛苦的恶性循环里不能自拔。 这并不是说…

    2023-03-21
  • 为何你总是感觉不如别人?

    经常看到有心理困扰的朋友说:我的要求很简单,我只想像一个普通人那样,每天快快乐乐,能够愉快的和人相处,可以专心的做事情,可我却连这些都做不到!并为此感觉自己不如别人,而更加自卑和痛苦。我们需要先搞清楚普通人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些,而心理障碍者却做不到,然后才能明白如何成为一个普通人。 首先,心理困扰者确实比普通人更难…

    2023-03-15
  • 为什么我接纳了还是痛苦?

    有些朋友在寻求心理障碍解决办法的过程中,知道了接纳,然后就开始接受自己,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跑来问我:为什么我接纳了,却还是那么痛苦?我说:谁告诉你接纳了就不痛苦的?很明显他们是把接纳当成了消除问题和痛苦的工具了。然而痛苦的本质就是抗拒,越对抗什么就越痛苦,当然也包括试图消除痛苦本身。 这是思维模式的问题,一个是…

    2023-03-07
  • 比较之心是自卑和痛苦之源

   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比较,小时候被长辈拿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,哪些方面比别人强,哪些方面不如别人,甚至是以否定、贬低、指责或嘲笑的口吻做比较。上学以后也是要考试,有成绩排名,名次靠前就会被称赞和重视,成绩落后就会被他人瞧不起,也就有了自卑、嫉妒等思想观念和情绪感受。比较的内容有长相、健康、能力、财富、地位和性格等,丑陋…

    2022-11-29
  • 对失败和痛苦的归因问题

    人们对于自己的失败和痛苦会进行归因,长期处于低谷的人,他们很少能够认知并承认自身的问题,他们通常会归咎于外部环境和他人的不利影响。这是一种逃避责任和痛苦的归因方式,因为承认自己有问题会让自己更加痛苦,而归因于外界他人则可以让自己获得痛苦的有效减轻。甚至这种痛苦会转化为对外界他人的愤怒,进而在言语和行为上攻击他人,…

    2022-10-15
  • 烦恼即菩提,痛苦即觉醒

   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和痛苦,因为人有欲望,就会担心得不到满足和失去,也会因未被满足而感到不满、怨恨和愤怒。比如想要成功就会担心失败,在失败后就会自责而痛苦。再比如想要得到某个人的爱,就会担心对方会拒绝和嫌弃自己,也会因为被嫌弃而感到自卑和消极。那么怎么才能解脱烦恼和痛苦呢?那就是降低欲望,也就是接受失败和被拒绝。而且…

    2022-09-30
  • 对风险和痛苦的关注与放大

    小李和小张是同事,两个人做一样的工作,而且两个人都比较有上进心,都想获得成功,也都担心会犯错和失败。但两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却不相同,小李回避犯错、失败的风险和痛苦,密切的关注犯错、失败、痛苦的可能性,做事情谨小慎微,回避、被动和拖延。而小张理解、接纳和承担风险与痛苦,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正确和成功,更多在关注正确和…

    2022-09-05
  • 除了自己没人能使我们痛苦

    有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: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,便爱上了自己,每天茶饭不思,憔悴而死,变成了一朵花,后人称之为水仙花。这个故事反应的是过度自恋,爱自己,为自己殉情。实际上,在生活中,绝大部分人都是自恋不足的,不喜欢自己、讨厌自己,不想做自己、想成为别人那样,想重新再活一回。 网络上有一个调查:如果有一…

    2022-05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