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假定一个主人公,叫他小宋。某一天,小宋走在街上,有个人从自己身边经过,吐了一口痰,小宋的内心戏开始上演:他是在针对自己,自己感到紧张和气愤,身体很不舒服,想要打他。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事件,类似的事件多了之后,小宋就不敢出门了,整天窝在家里,心情郁闷。解释几个问题:为什么别人会针对他呢?因为他表现得紧张和不自然,他为什么会紧张呢?因为过去的人际关系创伤经验和心理阴影,而习惯性的这样解释和反应。
自从小宋开始窝在家里不出门之后,也就越来越难以认识和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,整日里胡思乱想,越来越坚信别人吐痰就是在针对自己,就是因为自己表现得紧张和不自然。久而久之,如果看到有人在窃窃私语,就觉得他们是在议论自己,看到有人在笑,就觉得他们是在嘲笑自己,看到别人吐痰、咳嗽就觉得是在针对自己。慢慢的感觉周围的人都对自己不友善,在敌对自己,感觉整个世界都危机四伏,自己很没有安全感,每天焦虑不安。又因为缺乏与他人的接触和沟通,自己的情感无法表达,内心越来越压抑,感受不到爱,感觉整个世界冰冷、阴暗,自己孤独无依。因为不敢出门,很多事情都做不成,也就无法有效的证明和实现自己,感到越来越自卑和没有价值感。
正是因为他有那样的生活经验,才会有这样的解释和后续连锁反应,改变就是要重建他的认知和经验,进而带动后续反应的改变。这需要一个过程,这里就先说说方向和基本的思路:首先是改变他的认知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释别人为何吐痰,别人吐痰也是一个无意识反应,多半是因为感到不舒服。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常有发生,当今社会人与人的竞争无处不在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人有所警惕和戒备,特别是如果感到对方不够友善,也就是对方表现得不够坦荡——紧张和退缩,就会习惯性的感到紧张,而产生躯体反应,而出现吐痰、咳嗽等症状。对方会吐痰,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也比较没有安全感,再一个也的确是受到自己紧张情绪的影响,但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反应,对方也没多想,更没有刻意针对自己。解释变了之后,后续的情绪、身体和行为反应就都会发生改变。
还要说说自动化反应,因为过去的经验,在遇到刺激(外部刺激如他人咳嗽,内部刺激如情绪紧张)的时候,习惯性的做出解释,如他人在针对自己,别人看出自己紧张后会看不起自己,并产生后续反应。如果能够慢下来,延迟几秒钟,看一看自己的反应,尤其是看清自己的想法,和想法拉开距离,减少认同,并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倾听,获得更为合理的解释,产生新的后续反应,并获得新的生活经验,就可以慢慢的重建自己的反应模式。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,QQ和微信:115709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