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主观经验建构的真实

有一位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和困扰:我出生在一个穷山沟里,各方面都很落后,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,家里为了给我凑学费欠了很多债,我好不容易考上博士却又不是自己理想的,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,可在这座城市里房子几百万元一套,我根本就买不起,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,我为此感到焦虑、抑郁和恐惧,晚上也睡不好觉。

看了上面的故事,大家感觉怎么样?下面来看一下我的解读:他出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,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,成为了了全村人的骄傲,大家都帮忙给他凑学费,他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博士,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,他现在还在大城市里找到了不错的工作,有着稳定的收入,只是房子都比较贵,他现在还买不起,相信以后经过努力他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。现在感觉怎么样?我的理解和他讲的故事有何不同?事情是一样,却因为解读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后效。

个人主观经验建构的真实

当来访者向我讲述他的遭遇的时候,我听到的是他对自己当前或过往经历的解读,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和心理问题。我不太关注事实是什么,我更关注来访者是如何解读和定义事实的。事实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,也并不重要,我很清楚的知道:正是当事人对自己经历的解读才引发了他的心理问题。

人们会以个人叙述故事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经验,并获得控制感及持续的生活方式;人们通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,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又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建构、创造、支配及赋予意义;真实是一种发明而不是一种发现,因而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人们对其赋予特定的意义或假设所致。

人们倾向于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,并为此感到难过、担心、害怕和生气,并且产生一系列的思想、情绪、行为和症状困扰。我所能做的并不是帮助来访者改变事实,我是要引导来访者改变对当前和过往经历的解读,以及对未来的预设,以减轻其身心困扰。并且引导来访者明确自己的期望和目标,采取正向、积极和主动的行为立足当下、面向未来,实现自己。

有一位朋友,对未来感到担忧,他的预设是:因为自己现在没能力、没价值,还被各种负面情绪和症状困扰,所以未来没有希望。他是如何认为自己没能力、没价值的?他从自己当前和过往的经历当中看到了自己的失败,忽视了自己的成绩,又因为对未来的担忧,而感到焦虑、抑郁和恐惧,引发心理问题,又因为心理问题的存在,更加担忧未来。他如果能重新看待自己的当前和过往,看到自己的优点、长处和富足,并且乐观的预测未来,他的身心感受就会更加轻松、快乐,行为也会更加积极、主动和有成效,就能拥有更美好的当下和未来。

我们对未来的预设会影响我们的情感、态度和行为,消极的预设、情感和行为往往会带来消极的结果,而正向、积极的预设行为往往能带来积极和美好的结果。这就像我们给自己写了一个剧本,并且按照剧情去演绎自己的人生。我会问来访者几个问题:你的期望是什么?如果你的期望实现了会怎样?你具体要怎么做可以达成你的期望?引导来访者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,并且调整自己的做法,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方向和信心。

还有一位朋友,偶尔会感到胃疼、恶心和疲倦,最近体重也有所下降,她担心自己得了胃病,就去百度查询,然后发现胃癌、胰腺癌也有胃疼、恶心和体重下降的症状,感到非常害怕,就去医院检查,医生说没什么问题,她还是不放心,继续百度查询,越查越害怕,而又难以自拔。这实际上是由她对胃疼、恶心、疲倦和体重下降的解读引发的后续效应。如果她当初能对这些身心现象有客观的解释,也就不会形成疑病症

我们对所遇事情和身心现象的解读,会引发后续的情感和行为反应,如果解释是负面、消极的,我们就会感到担心、害怕、难过或生气,就会采取回避和对抗的态度和做法,而回避和对抗行为又是维持和加重负面情绪和症状的主要原因。如果我们的解读是正面、积极的,我们会感到安心、轻松、快乐或平和,就会采取面对、接纳的态度和做法。这并不是要求我们盲目的自信和乐观,而是要全面、客观和发展的看待问题。

给大家提供一个自我觉察和调整的方法,依次回答以下问题:我现在的情绪感受是?我想到了现在和过去哪些事情?我是如何解读那些事情的?我是如何预测未来的?我对当下、过去的解读和对未来的预测对自己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?我还可以怎么看待现在和过去?我期望自己的未来可以怎样?我要如何循序渐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?需要注意的是: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,而且受到注意指向和情感倾注的影响,要看到事物的不同角度有一定难度,所以不妨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和建议。

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,这就使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太一样。同样一个存在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后续效应,因为每个人的知识、经验和语言各不相同。很多时候这被称作命运,在我看来命运就是我们的经验、观念、情感以及相应的思维、行为模式。或者说,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,每一个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,我们在用自己的知识、经验和语言赋予每个存在以意义,并且创造出所谓的真相和事实,真实是我们主观建构的。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,改变就会更为简单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,QQ和微信:11570968
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4-09-13 08:00:27
下一篇 2024-10-10 08:00:40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