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系列文章之社交恐惧症与羞耻感,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,文章不包含任何个人信息。
当事人因为过去的生活经历而自我怀疑和否定,形成了社交焦虑和恐惧的症状,回避他人与社交场合,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感到紧张和不自然,而又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缺点和不正常,担心别人会看不起和疏远自己。这是一个回避的恶性循环,首先是当事人经验性的认为别人会因为自己紧张、不自然而看不起和疏远自己,从而担心、害怕和紧张、不自然,然后就更加担心别人看出来自己的不正常。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:别人是否能看出来,以及是否在意自己的表现;别人看出来自己紧张之后会怎么想;别人看出来自己的紧张之后会怎么对待自己。因为当事人一直回避,所以并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待和对待自己,当事人就只是经验性的推理和设想别人会看不起和疏远自己。
如果当事人不再回避和自我控制,能够带着自己的紧张、不自然与他人交往,甚至可以试探性的告诉一些人自己自卑和有社交恐惧症,然后看看别人的反应,也就是别人会怎么看待和对待自己,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。在绝大部分情况下,别人只是对自己的紧张比较好奇,也比较关心自己,也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。而且当事人有对心理问题的羞耻感,这也是没有必要的,属于认识上的偏差。心理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,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心理问题,大家也越来越能够理解和接纳心理问题,不再像从前那样片面的认为是精神病而进行排斥。通过上述认知和行为上的调整,当事人可以逐步获得新的关系经验,建立能力感、自信心、对他人的信任和勇气。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,QQ和微信:115709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