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加工过程与行为反应

在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背后是认知,认知包括解释、归因、评价、推理和设想。在发生了一件事情,比如自己的心跳加快,就会产生自动化的解释、归因和评价,比如自己的了心脏病,会心肌梗塞或猝死,从而感到担心、害怕或焦虑、恐惧,进而产生回避、控制的态度或行为做法,比如上网查资料、去医院做检查,以避免心脏疾病的发生。以上描述的是疑病症的一个反应模式,当事人往往会非常相信自己的想法,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。

认知加工过程与行为反应

认知过程往往是自动化且快速的,当事人通常意识不到自己想了些什么,就直接出现了情绪感受和身心反应,就有了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做法。我们需要充分的的放慢这一过程,可以先从放慢自己的呼吸开始,深深的吐气、慢慢的吸气,看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,并先允许。允许是为了停止回避、控制和对抗等无意义的纠缠。再看到自己的想法,自己是在如何解释、归因和评价已经发生的事情,如何推理和设想未来。并和自己的想法拉开距离,成为旁观者,就只是看着自己的想法和身心反应,既不跟随也不抗拒。减少对想法的认同,也就能改善后续反应。

然后通过观察外部环境、与他人交流、学习科学知识等途径获取更加客观、真实的信息,取代自己原有的想法和观念,比如心跳加快只是因为情绪紧张或兴奋、身体疲惫,而非自己得了心脏病。随着新想法的产生,情绪和身体反应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。新的认知加工过程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,成为新的思维模式,改变就能彻底完成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
(30)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4-01-25 08:10:40
下一篇 2024-02-21 08:08:00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