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
-
心理疾病背后的性格基础
心理疾病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性格基础,就是急于求成或者叫急功近利。首先自我期望高,或对他人或事情的期待大,这本来也没什么,通过足够的时间和过程都有可能实现,问题就出在总想一步登天,才会感到压力山大和没信心,进而产生自卑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,进而出现躯体症状,然后对于负面情绪和症状又要急于消除。 急于达成目标或急于…
-
强迫症患者为什么那么恐惧
强迫症患者有很强烈的恐惧,服用抗焦虑的药都得是最大剂量才能有点效果。为什么当事人会这么恐惧?一个在别人看来无所谓和习以为常的风险与不舒服,当事人却想规避一切不好的可能,排除一切负面情绪,让自己高效和没有任何风险的实现目标,追求心身的绝对控制,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,陷入越控制越失控的恶性循环。 首先我们的情绪和身…
-
疑病症焦虑心理的深度解析
疑病症是担心自己会生病,或感觉自己有病。一旦出现焦虑和恐惧的躯体化症状,就会担心身体或精神出问题,灾难化联想越来越焦虑,又加重了躯体化症状,也就越来越担心和害怕,恶性循环甚至引发惊恐发作,产生窒息感和濒死感。急于上网查询和求证,或去医院做检查。甚至出门不敢离医院太远,怕自己发病得不到及时救治。 疑病心理分为原发和…
-
心理问题本质是怕不被喜欢
在担心犯错、失败和不正常的背后,是怕被别人否定和嫌弃。在渴望正确、成功和健康的背后,是渴望被人认可、喜欢与重视。绝大部分心理问题都起源于人际关系问题。是没有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,对人际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,以及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,产生的迷茫、无助和自卑感,而引发焦虑、恐惧、抑郁的情绪和症状。 还有就是,如果你依…
-
心理疾病是大脑出问题了吗
心理疾病不同于精神疾病,目前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。而且目前对心理和精神问题的诊断分类比较混乱,很多朋友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,在我看来强迫症、社交恐惧症、疑病症和焦虑症等神经症,都是属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,而非精神疾病,精神疾病主要指的是重度抑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精神分裂和癫痫等,有器质性病变的精神问题…
-
成瘾性不良习惯的心理调节
成瘾性的不良习惯,有很多是违禁词,有很多是普遍性的比如吸烟喝酒,这里就不说了,只说能说的和病态的,比如手淫成瘾,其实强迫症等神经症也是成瘾性的。都是通过一种反复思维和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心瘾。也就是说,不管何种原因导致的痛苦,都可以通过实施成瘾行为来缓解,而且效果是立竿见影的,才具有成瘾性。 有人会把手淫成瘾看…
-
绿帽心理的分析与自我调节
在自然界的群居动物里,通常只允许一个雄性的存在,那就是头领,其他打不过头领的雄性要么被驱逐,要么就被杀死。如果某个弱势的雄性没有信心独自生存下去,或者不想被头领杀死,就会把自己的配偶主动贡献给头领,以表示臣服。绿帽患者还会产生一个心理防御机制,认为自己是在炫耀自己的配偶比别人的配偶完美,这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…
-
心理问题中本能的趋利避害
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趋利避害和本能,会追求对自己有利和让自己快乐的,回避对自己不利与让自己痛苦的。对于动物来说,在遇到危险时首先会逃跑,但如果跑不掉则会拼死搏斗。对于人来说,在遇到危险时会有恐惧情绪,预感到危险时会有焦虑情绪,对于危险的第一反应也是逃跑或者反击,这些都很正常而且符合实际需求。 问题就出在这个危险和被攻…
-
失控感是最大的焦虑来源
心理障碍者往往担心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和心身症状,而感到痛苦和影响正常生活,担心别人看出自己不正常,而嫌弃自己导致自己被边缘化,从而试图控制自己的想法、情绪和身体反应,但往往感觉控制不了自己,就产生了强烈的失控感,而担心自己会精神崩溃或行为失控。失控感所带来的恐慌和焦虑要占所有负面情绪的一半以上。 我们不得不承认,人…
-
症状与认知和情绪的关系
人的心理无非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,环境和刺激不一定能改变,但反应过程是可以被改变的。而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改变心身反应的过程。人的心身反应按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依次是:想法、情绪和身体反应、态度和行为做法。其中对环境刺激的想法决定了后续的心身反应,也就是说改变了想法就能改善情绪和症状。 比如小明走在路上,旁边有人吐…
-
应对心理问题症状的方法
当出现焦虑、疑病、恐惧、强迫或抑郁症状的时候,首先观察自己的心身反应过程,包括自己的情感、思想、情绪、身体和行为反应。情感主要包括期待、不满和担忧;思想主要包括对既往事情的解释、归因、评价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推理、设想,很多时候也会浮现出过去的记忆和感受;情绪主要包括担心、害怕、难过和生气;身体反应主要包括胸闷气短、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