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疾病的深度心理分析

心理疾病不同于精神疾病,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态,更多是认知、心态和情绪问题。至于躯体症状,则是情绪引起的身体反应,也就是心理作用,并没有实质的躯体疾病。主要包括焦虑和疑病症,各类恐惧和强迫症,以及部分抑郁性神经症。更多是趋利避害的本能,因为创伤后应激和恶性循环,产生了紊乱和异常,变得越来越严重和顽固。常见的不良思维模式是灾难化思维,对未来充满悲观。再就是行为上的消极,如回避、控制和对抗。

心理疾病的深度心理分析

负面情绪和症状,分为原发和继发。原发是指担心犯错、失败和出丑,担心被他人忽视、拒绝和否定,并产生躯体症状。继发是担心自己会出现症状和感到痛苦,避免触发症状的相关情境,试图控制自己的身体反应。陷入越回避越感觉自己脆弱和无能,越想控制越感觉失控的恶性循环。更加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,从而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。还有就是担心别人看出自己不正常,而回避社交和封闭内心,想法更加脱离现实和灾难化。

除了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,还有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怨恨等情感因素。包括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,以及对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失望。这才是消极思维和抗拒行为的源头,也就是因为不喜欢甚至厌恶,而往坏处想和行为抵触。就好比社恐患者把别人想的很邪恶与强大,这才会担心被伤害而恐惧。再比如对客观事实的回避和否认,大概率会导致学业事业的失败。这又是不良的生活经验,强化了消极的观念和心态,这就像重复上演的人生悲剧。

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复杂,不能有效的自我调节,建议进行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

于飞的头像于飞心师
上一篇 2025-10-24 14:02:30
下一篇 2025-09-04 14:35:24

推荐内容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