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问题往往会与环境形成条件反射,比如见了某类人就紧张,一看书就难受,躺在床上就精神。条件反射原本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来的能力,为的是快速做出反应以逃跑或战斗,之所以会成为心理问题,是因为客观上不应该或者没必要应激,总是反应过度反而影响了对环境的适应,所以就需要改善或者重建相关的条件反射。
我们先以进入卧室躺在床上就睡不着为例,是因为之前睡觉的时候内心焦虑或亢奋,精神警觉且紧张,这是一种战斗或逃跑状态,人的本能是不敢入睡的,如果某段时间睡觉时特别的紧张,或者长期焦虑,就会与床形成相关的条件反射,那就是一躺在床上就进入应激状态,再加上对睡不着本身的焦虑和排斥,就更加紧张和难以入睡。
要想改变这种情况,一方面是要解除焦虑状态,焦虑来自于两个方面,一个是现实的压力,再一个则是对睡不着本身的担忧。需要从回避和敌对的心态,调整为面对和接纳,积极面对现实和睡眠问题,尽可能的寻求解决,但也有一些事情是力所不能及或无解的,那就要试着接纳,比如接纳睡眠无法被控制,要顺其自然和允许睡不着。
再就是改变卧室的环境和睡觉时的状态,比如可以更换床单和被罩,改变或更新卧室内的陈设,调整灯光颜色,甚至可以直接换一个环境睡觉。再就是不急着睡觉,先放松和安定身心,人只有在安心和放松的时候,才敢松懈和入睡,比如可以听相声,让自己有轻松的感受。归纳起来就是通过环境和体验的改变,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。
再以学习障碍为例,就是一进入学校和教室,一听课、看书和做题就难受,无法集中注意力和学不进去,这也是因为在学习的时候长期焦虑和痛苦,导致一接触学习的相关因素,就立马唤醒内心里的痛苦体验。这就需要把轻松和快乐的体验带进学习里,先别急着学好,磨刀不误砍柴工,先让自己找到在学习的环境里和学习时的快乐。
再以社交恐惧为例,就是见了某些人就本能般的害怕,这是因为曾经被伤害过,并因为一次次的逃避放大了内心的恐惧,但指望别人改变对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是几乎不可能的,所以只能从自己入手调整,主要是先从认知上认识到对方也是人也有需求,所有的关系都是价值交换,然后通过主动与对方的接触和承受对方的攻击进行脱敏。
如果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和复杂,不能有效自我调节,建议参加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