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安全感和不自信的归因有很多种,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治疗师都有不同,只是有的归因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,还会让问题变得更难解决,比如归因为原生家庭和创伤,不仅无法改变抚养人和过去,还会让当事人丧失改变的意愿和信心,可以说自卑和胆怯的人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好和有创伤,但原生家庭不好和有创伤的人也有很勇敢和很自信的。
作为实战派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当事人做出改变,所以归因就要产生对应的可操作的方法。其实不用考虑过去,只需要看当事人目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,并作出改变就可以。比如当事人总是灾难化思维,遇事回避、拖延和否认,也可能因为内心不安过于控制和僵硬,还可能因为比较心和对立心重,总把别人当成自己对手甚至敌人,内心孤苦无依。
回避只会让自己感觉越来越脆弱和无能,就会丧失自信心和安全感,觉得没有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和承担风险,从而更加回避。过度控制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,还会造成个体内部的身心紊乱,因为很多所谓的症状,其实是身心情绪的自然反应,也就是植物神经功能,无法被人为控制,越控制就越紊乱和失控,产生失控感变得更加焦虑和想控制。
总想超过、打败和控制别人,是因为在潜意识里觉得,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威胁到自己,比如自己想要的和看重的被别人抢走,所以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。抱有这种认知和信念,不仅没有朋友,还总是感觉周围危机四伏,一不小心就会有重大损失甚至丢了性命,能有安全感才怪,严重的还会出现一些怕被别人影响的症状,比如声音敏感和怕脏。
也就是说想要建立安全感、提升自信心,并减轻负面情绪和症状,需要改变的是回避、控制和敌对的模式。改变的方向是面对和承担、理解和接纳,这就需要超越内心的恐惧,并学会与他人沟通、合作。怕什么就主动面对什么,比如怕犯错就主动犯错,怕被骂就主动找骂,看看错了和被骂了又能怎么样,以破除自己的灾难化设想和回避模式。
有的朋友会说被骂了会很难受,其实是在害怕难受本身,所以总是回避犯错被骂。其实难不难受是一种主观感受,如果内心抗拒和恐惧就会难受,但如果内心能接受和不害怕,被骂了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,这是因为锻炼出来和习惯了,变得皮糙肉厚和脸皮厚,也就是长期的面对和承担使耐受性提高,变得内心强大了,也就不那么脆弱和玻璃心。
至于怎样理解人际关系,和怎样与人沟通、合作,会再专门写一篇文章。
如果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和复杂,不能有效自我调节,建议参加: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咨询
评论列表(2条)
致命的是 即使和别人差不多或者说比别人某些地方强,也总会拿自己的人际关系(巨差)和别人比,结果必败
很真实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