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导致社交或心理问题的交流方式有超理智、讲道理、指责和打岔,在与人交往或与自己相处的时候,忽视他人或自己情感需求,评论是非、对错、好坏,指责他人或责备自己,回避情感和实际问题,会引发人际关系的矛盾和自己内部的心理冲突。
这些交流的方式是要证明自己的是对的、好的,是在迎合某些规则和标准,自己是代表正义、道德和良善,所以必须要有明确的是非观,错了就一定要改,这样才会觉的安全。再往深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,只要自己是对的,就会被认同,自己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,如果对方忽视、拒绝和否定自己,那就是他的错,应该接受正义和道德的谴责与制裁。要让别人奉行这一些规则和标准,首先自己得遵从,于是也就有了自我苛求和谴责。
这些交流的方式用在自己身上会让自己生不如死,用在别人的身上也会让别人痛苦不堪,而且会躲避、排斥自己,如果不允许别人回避,还会进行道德谴责和制裁,所说的也就是:你这样有错,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、情绪和做法,你应该那样想和那样做,否则你就不是人或没良心。一开始别人还有可能屈从于自己的胁迫,但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对自己敬而远之或反抗自己。
也就是说用超理智、讲道理、指责和打岔的方式,既不能改变自己,也无法改变别人,反而还会使自己或他人变的更加顽固。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比喻为一个叛逆的少年,他是会本能的回避、排斥和抗拒道理、指责、要求与强迫。强迫症就是自己的意志与身体的对抗。越是强迫他怎么样他偏不怎么样,越是强迫他不怎么样他偏要怎样,也就是说,越控制越失控、越抗拒越严重。
比较有效的交流态度和方式是尊重、理解、接纳、肯定、欣赏与爱,以平等的心看到一切的发生与存在,理解和接纳自己或他人所有的想法、情感、身体与行为反应,发现、肯定与欣赏自己或他人的优点和长处。具体的做法是在人际关系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、情感和需求,减少讲道理、指责和打岔。当他人向自己讲道理、指责自己或总是打岔的时候,看到他的言行态背后的情感和需求,引导他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、情感和期望,并给与尊重、理解、接纳和肯定,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要满足对方所有的需求,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进行给与或拒绝。
在心理咨询与调节的过程中,我时常能够感觉到当事人的回避、控制、对抗与依赖,他们在回避自己的问题,在试图控制我或他自己,在与我或他自己对抗,在试图依赖于我,他们封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,不听、不看也不接受,有时候我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,总是在说:但是……然而……一味的讲道理、指责与回避,这既是他们问题的表现,也是他们问题的根源。我要以身作则的示范给他们看,什么是关注、尊重、理解、接纳、肯定与欣赏。首先是要关注他们所有的想法、情感、需求、态度和言语,尊重他们的回避、控制、抗拒与依赖,不再回应以道理、指责、回避、控制与对抗,而是主动的面对、理解和接纳他们正在展现的一切,积极的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,并且直接表达自己的肯定与欣赏,并且直接告诉他们,他们的哪些需求我可以满足,哪些需求得靠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求表达和满足,然后和他们讨论在生活中表达情感和满足需求的途径与方法。这才是心理咨询与调节的意义所在,就是通过新的外部关系经验,影响当事人的内部关系,进而影响其在生活中的外部关系与对话。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本站原创文章,作者于飞,欢迎转发,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。本站的关键词之一并加超链接:心理、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健康或心理测试。请尊重原创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。